第3章 大洪寺卖艺人
- 武侠世界的时间掌控者
- 渡红尘
- 2795字
- 2025-05-06 12:00:23
李阳越想越激动,胸腔剧烈起伏,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一双眸子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燃烧着两团炽热的火焰。
他手中的毛笔如同被赋予了生命,在纸面上快速划过,留下一个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创建一个操纵世界的组织?
需要确定以下环节。
组织结构。
组织管理。
组织财政。
组织决策。
.......
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是这个组织得以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
这个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它究竟想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关于这个组织,想要建立它,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太多,需要关注的细节也数不胜数。
李阳挥笔泼墨,一个个问题在纸上呈现。
这些问题,即便是他,也需要花费时间去寻找答案,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给出完善的计划。
但只要有了明确的方向,就如同在黑暗的大海中看到了灯塔,其他的问题便有了解决的希望。
时间悄然流逝,阳光透过窗户,在地面上的光影逐渐移动。
不知过去了多久,“咚咚咚~~~”一阵轻缓而有节奏的敲门声,如同平静湖面的一丝涟漪,将沉浸在思考中的李阳惊醒。
他下意识地抬首望去,透过门上轻薄的白沙,一个曼妙的身影若隐若现。
李阳瞬间便知晓来人是谁。
他迅速将写好的计划书收入自制的文件夹,动作敏捷而熟练,随后沉稳地说道:“请进。”
然而,门外的人影并未立刻进来,只传来冷淡而疏离的声音:“娘要去大洪寺还愿,让你洗漱收拾,随她一同前去。”
声音清冷,不带一丝温度,仿佛与李阳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冰墙。
说罢,那人影未作丝毫停留,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步伐轻盈却又透着决然,似是对屋内的李阳完全不屑一顾。
看到这一幕,李阳微微摇头。
他对此并不感到奇怪。
因为来人叫杨若蘅,是他的嫂子,今年刚满十八岁。
李阳有两位兄长,长兄在五岁时便不幸夭折。
二兄自小身体孱弱。
曾有江湖术士告知李家二老,若想让老二恢复健康,必须找一个吉时出生的女子冲喜。
杨若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嫁到了李家。
当时她年仅十二岁。
可谁能想到,结婚当天,李家老二便去世了,年仅十六岁。
自那以后,李家的老两口,以及祖母,将所有的疼爱都倾注在了李阳身上,对他宠溺有加。
长辈们过度的宠爱,让李阳逐渐变得骄纵任性。
曾经的他,时常对大嫂杨若蘅进行骚扰,甚至恶语羞辱。
李阳想到自己以前干的那些荒唐事,不禁在心底叹了口气。
他不得不承认,未曾觉醒前世记忆的自己,简直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小王八蛋!
嗯,不过现在好了,自己已经不是小王八蛋,而是~~~
大魔头!
欺负女人算什么本事,咱这次要干大事!
颠覆天下的大事!
李阳收起自己的计划书,简单洗漱后走出房间。
李家祖上当过高官,虽然到李阳的父亲这里变得落寞,但祖上的余荫还在,就像古老大树虽已不再繁茂,却依然留下了些许庇荫。
穿过庭院,檐廊,来到前院。
迎面便是五间七架的正厅,始建于曾担任户部侍郎的曾祖。
这座正厅犹如家族的威严象征,庄重而肃穆。
正厅作为整座宅院的核心建筑,明间最为宽敞高大,中间摆放着一套红木八仙桌椅,散发着古朴的气息,靠墙处设有条案,案上陈列着精致的瓷器和文房四宝。
两侧次间和梢间则作为会客或临时休息之所,摆放着舒适的座椅和屏风,为客人提供了温馨的休憩空间。
正厅前设有宽敞的檐廊,廊下立柱间设有美人靠,供人休憩观景。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庭院中的美景,感受岁月的宁静。
李阳顺着檐廊来到正厅,一眼便看到了自家母亲——刘砚秋。
一位已经年近五十的妇人。
岁月不饶人,妇人的发丝间可见根根白丝,如同冬日里的霜雪,眼角的鱼尾纹深且浓重,仿佛是岁月犁过的痕迹。
虽然保养得很好,但却难掩脸上的黄斑,那是时光留下的印记。
她身材发福,显得颇为富态,整个人散发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祥和气息。
刘砚秋手里拿着一根鸡毛掸子,正在小心翼翼地清扫着正厅的置物架。
李阳远远看着,心中多了几分暖意,几分怜惜,就像看到了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正在被岁月侵蚀。
他走上前,略带抱怨道:“娘,您身体不好,这些事情你交给别人去做便是,何必自己亲自劳累。”
刘砚秋听到脚步声,回首望去,与李阳四目相视,眼中满是慈爱。
听到宝贝儿子关心的话语,刘砚秋眼角的鱼尾纹都乐得散开了,如同绽放的花朵。
她当即放下鸡毛掸子,拉住李阳的手臂,宠溺笑道:“好好,娘听阳儿的。”
说着,她眼角湿润,多了些许泪光,那是幸福与欣慰的泪水。
“阳儿长大了~~~”
李阳默默叹了口气,暗骂以前的自己真是个小王八蛋。
这么多关心自己的人,却视而不见,整天吊儿郎当混日子,对待家人冷漠暴躁,真是可耻。
李阳笑着握住刘砚秋的手,笑道:“若是让人看到娘现在以泪洗面的模样,外面的人不知道又要怎么传孩儿不孝哩。”
“哈,哈哈哈。”
刘砚秋愣了一下,而后爽朗地笑了起来。
她拍了拍李阳的手,欣慰道:“好,好,娘不哭了,不哭了。”
“走,今日咱们还要去大洪寺还愿,可不能在佛祖面前失礼。”
“嗯。”,李阳应了一声,笑着与刘砚秋一同走去正厅。
来到前院,车夫已经准备好马车。
一架用料不凡,雕刻精致,挂着李家旗帜的马车。
上了马车,车夫驱车前行,离开李家大宅,向着城东的方向而去。
大洪寺并不是在城内,而在距离县城四里左右的大洪渡口。
相传,很久以前大洪渡口经常洪灾泛滥,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
后来有得道高僧大洪法师在此建立大洪寺,从此再也没有发生洪灾,仿佛是佛祖的庇佑,让这片土地恢复了安宁。
虽然大洪渡口距离县城稍微远了点,但因为渡口的原因,倒是热闹得紧,是平阳县最热闹的乡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马车来到大洪寺时,已是到了正午时分。
寺庙前,善男信女来来往往,热闹非凡,人群如潮水般涌动。
门前,小贩们摆起了摊位,足有数百米长,形成了一条繁华的街市。
有卖蔬菜的,有卖胭脂水粉的,有卖香烛的,还有卖各种农具的。
当然,最多的还是各式各样的小吃,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糖葫芦,又酸又甜的糖葫芦喽。”,小贩的声音清脆响亮,仿佛带着甜蜜的诱惑。
“桂花糕,香甜软糯的桂花糕。”
“糖藕粥,好喝到哭的糖藕粥哩。”
商贩们卖力地吆喝着,阵阵芬芳弥漫在街市上,满是市井街头的烟火气。
李阳坐在马车里,透过微微掀开的车帘,看向窗外。
虽然觉醒前世记忆已经有段时间,但他出门的次数屈指可数。
至于眼前这么热闹的街市,更是第二次看到,每一个场景都让他感到新鲜和好奇。
这样的场景,他前世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如今却真实地出现在眼前。
李阳的目光自道路两侧的摊贩身上扫过,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突然,他双眼微凝,看到了一个特别的人。
一位双臂残缺,但身材魁梧的老人。
那老人须发皆白,如同冬日里的雪山,国字脸,褶皱极深,仿佛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右脸上有一道狰狞如蜈蚣般的伤口,让他看起来多了几分狰狞,仿佛经历了无数的磨难。
但要说最让人侧目的地方,还是老人的双臂。
他的双臂齐肩而断,明显是被人生生砍断。
彼时,老人正在街头卖艺。
他口含一枚枣核,双目如猛虎般紧盯着二十米外的木头靶子,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
只见他猛地吐出,那枣核就好像是破空的子弹,带着呼啸的风声,硬生生镶嵌在靶心,几乎完全没入其中,引得周围的人群发出阵阵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