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建造作坊

三人忙到中午,收拾好锅灶,颜阔让两人每个品种带了些样品回家,想要家里支持,派人手过来,不拿出好东西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在试制成功了,接下来就是规模化,批量化生产,自己这两三个人是成不了气候的,必须逐渐增加人手,不断扩大生产。

红玉一直在夫人身边,这说话要人的事,肯定得她出面;而颜安自幼长在颜家,哪个仆人可靠,他最清楚,挑人的事还得他去做,而且颜阔还让他更采购些原材料回来。

只不过颜阔还是低估了这三样东西的震惊程度,下午的时候,不仅颜家两位管家来了,顺带着颜夫人也跑来了。颜家的两位管家,一位叫颜诚,一位叫颜信,颜诚爽直大方,主管颜家对外的生意商铺;而颜信细心谨慎,主管颜家大宅中上上下下各项事务;算是颜家主外、主内两位最得力,最忠心的人才。

刚一见面,颜夫人就高兴地拉着颜阔问长问短,只顾操心他身体哪里还有不舒服的。倒是两位颜家的管家,直接跟着颜安跑到后面的院子里去了。

颜阔知道母亲担心自己的身体,一再说了自己没事,颜夫人才放心:“对了,玉儿说,仙人传授你仙术的事是真的?”

“这个……当然是真的,做出来的东西你们不都见到了么?”颜阔本来不想承认,但是如果不承认接下来自己还要做更多这个时代没有人东西,又该如何解释,所以,还是硬着头皮承认了。

颜夫人听了心急道:“娘还是有点不太相信,可以再做一遍给娘看看么,娘要亲眼看你用猪油做出东西来才信。”

颜阔无奈,只能随着母亲到了后院的院子里,颜安早将一应原材料准备好,并且已经把灶火生起来了,见颜阔进来连忙搓着手道:“少爷,我爹和诚伯想看咱们当面做一回,你看,火我都替你烧着了。猪油也带回来了两百斤,你看……”

“好!你和玉儿还搭下手,我再来做一回。”颜阔卷起袖子走了过去。

当着几人的面又做了一次,当粉红色的香皂出模,乳白的蜡烛成形,两位老管家嘴都合不上了,颜阔的母亲却是泪眼迷离:“想不到,我儿真的是仙人弟子,他真的是仙人弟子啊。”

诚伯和信伯好一会对缓过神来,信伯看了看四周,神色严肃地说道:“马上派人手加固加高这里的院墙,三十名人手由我亲自挑选,一定得要极为可靠的人,才能到这里来。还有,咱们颜家有这处小山庄的事也要保密,不许让外人知道。”

诚伯点头道:“一贯多的成本,却能有几十贯的利润,这样的技艺,说是神仙手段,点石成金也并不为过,除了加固加高这庄院外,还要派专门的防卫护院。虽然这个地方偏僻,甚至连本地人都很少有人知道这是颜家产业,但如此巨利之下,也不得不防有心人暗中探查得知。”

信伯接道:“而且这个后院小了些,还需要扩建,将院墙拆开往外圈,反正四周的土地都是颜家的,扩建不是问题。”

颜阔也接道:“正是如此,而且最好是高顶式的厂房,用混凝土……呃……似乎这东西还没有。”

诚伯问道:“少爷所说的混凝土是何物?”

颜阔想了想说道:“是一种建筑材料,需要用石灰石,粘土,和少量铁矿粉混和煅烧,对了,信伯,咱们有没有烧过瓷的家仆?”

“烧瓷的有啊,家里烧过瓷的家仆还不止一个,我记得好像有三四人呢,其中有父子两人更是个中好手,家中用的普通瓷器,花盘,水缸等都是那父子两烧制的。不过每年只需开两三,平日里父子两还是负责打杂,浇灌花木的活计。”信伯是掌管整个颜家内务的,几乎所有的家仆庄丁他都有些映像。

颜阔听了却是高兴:“那,能不能把他们父子两分派到我这边,还有,这就近哪有石灰石?”

信伯想了想说:“郭家父子分派过来倒是没什么问题,可这石灰石,好象只有离这十多里的小青山才有。”

“小青山?那是谁家的,我想采挖石灰石,看看能不能把那什么小青山买下来?”颜阔知道这附近有石灰石,心中更是高兴。

信伯一愣,问道:“买下来做什么,那石灰石谁想挖谁挖,只不过挖得多时,需给官府一些税赋,也就百十两银子的事。”

“哦,哦,这样啊,那就替我打点一下官府,我需要大量石灰石。”

“行,这也不是多大事,回头我就去找官府的办一办手续,你想挖的话,可以提前挖,颜安知道地方,要他带人去挖便是。”信伯回答说。

看过颜阔真的能用猪油制成香皂,蜡烛还有色泽口感都大不一样的果酒,两位管家再也坐不住了,将带来的五名庄丁留下三名负责看护后院,不许任何外人靠近,然后返回了颜家庄。

第二天,两位管家就带着三十多人来了,这三十多人中,信伯不仅将会烧瓷的郭氏父子带来了,还另外带了一名叫陈忠的家仆,陈忠在颜家也有十多年,不仅忠诚,而且在家仆中也有些威信,方便颜阔安排指挥这些家仆干活。而郭氏父子,老子叫郭荣,儿子叫郭开,都是烧瓷能手,也是颜阔接下来要用到的人才,对信伯的安排,颜阔非常满意。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这几十号人就按颜阔的要求,将这避暑山庄建行了一次大扩建,改建,庄园中心是三个相邻却不在一起的作坊,分别是皂化作坊,蜡烛作坊,包装作坊。而且信伯还将三个作坊的家仆分开吃分开住,工作时不能互相来往,私下里也不能互通制作工艺,最大限度保持整个生产工艺的秘密。趁着人手足够,颜阔直接又建了几个猪圈。庄外的田地也不种粮食了,就让田地荒着长草,平时放猪养猪,不仅能得到猪油,用来制香皂和蜡烛,还能吃肉。

此外,颜阔还让郭氏父子在庄外建了一个土窑,专门试烧水泥。对此,颜阔也不是太懂,只把水泥的配比告诉了郭氏父子,让他们试烧。此事反正也不急,就让他们慢慢试,只要资金投入,不断地试验,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还有一样,颜阔发现这时代的人不太吃猪肉,不仅是因为觉得猪脏,还因为养猪的都不骟猪,导致猪肉有股腥臭味。所以,一般都喜吃羊肉,牛肉,鸡肉之类,猪肉只算下等肉,只有穷人家才会吃。发现这个原因之后,颜阔打算自己养猪,既得猪油,又得猪肉吃。

过了三天,诚伯又带来两个匠师,专门负责给生产出来的香皂、蜡烛定制包装,让香皂和蜡烛看上去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颜阔看着这一切心中暗暗赞叹,古人并不比现代人笨,现代的技术他们不会,因为这是需要无数人,几百上千年的积累,但是其他的,真的并不比现代人差多少。

第一批生产颜阔一步没有离开作坊,将三十多人分成十几人一组,第一组负责猪油皂化,制作香皂;第二组人负责提取灌制蜡烛;第三组负责成品的包装。

十多天时间,这些家仆都能熟练且精准地掌握了制作工艺,也生产出了三千多块香皂,一千多支蜡烛,诚伯将所有商品包装运走,销售这一块颜阔根本不用操心,颜家对外生意一直以来都是诚伯操办。

又过了十多天,颜阔的父亲颜清也跑来了,因为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诚伯从避暑山庄运出去的香皂、蜡烛,就给颜家换回了上近千贯的收入,这顶得上以前颜家一年收入了,不由颜清不重视。

颜清看着颜阔安排的流水性生产作业,还有在作坊里忙来忙去,连自己来了都没有发现的颜阔,心中却在嘀咕:这还是那个不务正业,整天没个正形的臭小子么,这还是我颜清的儿子么?

忙了好一会的颜阔终于闲下来,一抬头看到颜清,连忙走了过来:“父亲,刚才没注意到您来,是孩儿失礼了。”边说边朝颜清施了一礼。

颜清有些走神:“呃……无碍,若你以前……哎!不说这些了,阔儿啊,为父以前教导你,也是为了你好,如今看来,你也真不是读书的料;倒是庄子,这作坊弄得头头是道,也罢,读书实在不成,你就放手好好经营这处庄子吧,照眼下看来,经营好这庄子,平安过此一生,也许是件好事吧。”说着他看了看那一锅锅猪油下锅,制成粉嫩嫩的香皂,不由咽了一口口水:“这法子,真的是仙人传授?”

颜阔这次却是一点没有犹豫:“父亲,孩儿自幼读书……呵呵,书没读到多少,但也没人教过这秘技吧,而且孩儿从没离开过颜家,你说孩儿这是从哪学来的?”

颜清点了点头道:“也是,如此点石成金一般的手段,任谁都不会外传的。好啊,我儿终于成长了,又得仙人传授,好,好,好啊。不过……你今年也十七岁了,翻过年就十八岁,这婚事……”

颜阔一听连忙打断父亲说道:“父亲,咱颜家就我一根独苗,这婚事急不得,这方圆几十里咱家现在不上不下,有田地上千亩,算得上大户,但并非大富,虽诗书世家,但无功名,也称不起权贵。所以,真正的大富之家看不上咱家,有功名的更不会正眼看咱们一眼。现在就找媳妇,肯定也难找个好的,媳妇找得不好么,将来生出来的子孙质量也就不好嘛。”

颜清听到儿子说的话,脸不由红了几分:是啊,颜家这些年衰落了,又三、四代都没考到功名,真正名望之家谁会将女儿嫁给自家。

颜阔观察着颜清的反应,接着说道:“所以,咱家要尽快崛起,功名嘛,我看难了,但迅速成为方圆百里的大富却是不难,到时咱家有资本了,再谈这婚事就好得多了。”

颜清虽然没有考取功名,不过人却精明,听完儿子的话,他点了点头:“也好,这庄里的东西是你弄出来的,就由你负责,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我不再过问,不过最多二十岁之前必须完婚。”丢下一句话,反背着手走了,不再给颜阔机会,颜阔也没有追上去,颜老爷子能来看一眼已经算是非常难得了,事得一件件做,话得一层层说,弄急了并不一定好,这个道理颜阔明白。起码,原本老爷子记着的那顿家法算是应付过去了。

随着作坊建成,一批批产品送出,颜家的生意火了,钱财源源不断进来,颜阔又让诚伯注意招缆可靠的人手。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颜阔的作坊里就有了一百多人,颜阔也不惜钱财,所有人都安排一日三餐,顿顿有肉,普通工人的工钱达到五贯钱一个月,技术工的工钱八贯,带班的每月十贯。信伯这位老管家眼光独到,招来的人手都是身强力壮的实诚人,干活舍得买力,而且颜阔给的工钱的待遇太好了,所有人都对颜阔感激不尽,使得他在颜家的威信也渐渐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