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滨江迷雾
- 九零风云:用未来改写现在
- 喃啵菟No.2
- 1690字
- 2025-03-10 18:12:22
晨雾裹着柴油味漫过三号码头,林安然数着生锈的龙门吊编号。周子航的皮鞋踩在潮湿的枕木上,发出咯吱轻响。远处传来渡轮的汽笛声,惊起芦苇荡里成群的水鸟。
“1990年7月12日,临江港务局记录显示有批进口设备在此卸货。“林安然翻开泛黄的记事本,指尖划过父亲最后签收的单据编号,“当晚值班记录被人撕掉了三页。“
周子航用打火机燎开缠在铁链上的藤蔓,露出“危险区域“的警示牌:“三号码头三年前就划给南华集团了,他们计划建仓储中心。“火苗突然晃动,照亮钢板缝隙里半张破碎的集装箱封条。
林安然瞳孔骤缩。那是前世在海关总署档案馆见过的特殊标识——红色三角形里嵌套着黑色字母Z,代表九十年代最神秘的走私集团“振华会“。父亲消失那晚经手的货物,竟与这个组织有关。
“小心!“周子航突然拽着她扑向货堆。生锈的钢缆擦着发梢掠过,重重砸在方才站立的位置。两个穿工装的男人从吊车驾驶室跳下,手里的扳手泛着冷光。
林安然抓起码头边的黄沙扬向对方,拉着周子航钻进集装箱迷宫。身后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她摸到腰间BP机快速按下紧急呼叫键——这是与张慧约定的暗号。
“这边!“周子航撬开虚掩的集装箱,霉味扑面而来。成捆的俄文报纸散落满地,泛黄的《真理报》日期定格在1991年12月25日。林安然捡起半张货运单,收货方竟是周氏集团旗下的进出口公司。
集装箱突然剧烈晃动,铁门被重重关上。黑暗中有打火机擦响,周子航举着火苗照向箱壁,密密麻麻的弹孔在铁皮上拼出诡异的图案。林安然突然想起前世侦破的军火走私案,犯罪现场也有类似的标记。
“他们来了。“周子航贴着她耳畔低语,温热气息扫过颈侧。铁门外传来撬棍摩擦声,林安然摸到角落里冰冷的金属管——是把老式信号枪。
当张慧带着工商执法车冲进码头时,红色信号弹正划破浓雾。穿制服的稽查队员从集装箱里拖出二十箱贴着“农机配件“标签的货物,开箱却是成排的索尼摄像机。林安然注意到某个箱底的油纸包,剥开是父亲失踪前戴的上海牌手表。
“林小姐提供的线索非常关键。“缉私科长握着她的手用力摇晃,“这批货与三年前的多起悬案有关。“他的目光扫过周子航沾血的衬衫,突然变得意味深长。
回程的吉普车上,林安然摩挲着表盘背后的刻痕。那是父亲教她认星图时刻的印记,北斗七星的排列却比记忆里偏移了十五度。周子航突然开口:“那块表链内侧,是不是刻着TJ-1027?“
林安然猛地转头,表链在颠簸中滑落,月光般的银辉里果然藏着微型刻字。“你怎么知道?“她的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周子航摇下车窗,江风卷着他的话语散入夜色:“这是我父亲当年送给合作伙伴的信物。“
证券营业部的霓虹灯牌在雨幕中晕染成血色。林安然盯着远东贸易的股权变更公告,突然抓起电话:“张慧,把认购证套现资金转到新注册的安运物流。“听筒里传来键盘敲击声,1993年最先进的486电脑正在执行跨行转账。
周子航推门进来时,她正用红笔圈住滨江新区规划图上的三号码头。“你要用那七百二十万买滩涂地?“他抽出被压住的设计图纸,“这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明年开春,国务院就会批准长江沿岸物流枢纽建设。“林安然在图纸上画出虚拟的铁路线,“三号码头往北五公里,是未来高铁站的最佳选址。“她故意没说这个判断源于2023年的《全国交通年鉴》。
暴雨再次倾盆而下时,林安然在保险柜前站了整整十分钟。父亲的手表与认购证存单并排躺在天鹅绒衬布上,旁边是周氏集团的股权证明。她突然想起前世采访过的商业大亨,那人说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当周子航带着浑身寒气闯进来时,林安然正在拆解手表机芯。放大镜下,星图刻痕里藏着微型胶卷,显影后是张模糊的货轮照片。甲板上穿风衣的男人侧脸,与周正雄书房里的旧照完美重合。
“明天去杭城。“她把胶卷锁进徽章项链,“1993中国商品交易会,南华集团要拍卖的进口生产线有问题。“窗外的探照灯扫过,照亮周子航骤然苍白的脸色。
凌晨三点的候车厅飘着泡面香气,林安然数着认购证套现的现金装箱。绿皮火车进站时,她看到周子航在月台尽头与黑衣人低语。那人转身的瞬间,脖颈处的红色胎记与父亲案件卷宗里的目击描述完全一致。
硬座车厢的灯光忽明忽暗,林安然假装熟睡。周子航的外套轻轻落在肩头时,她听见极轻的金属碰撞声——是把勃朗宁M1900手枪上膛的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