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不问鬼神问苍生

酉时。

天宸殿内。

宴席早已开始。

虽说这只是一场素宴,却也是出自宫廷。

桌案上摆满了珍馐玉脍,叫人乱花迷眼。

美食当面。

李政却不敢过多沉迷。

他盘膝坐在客座之上,认真听着从主位传过来的声音。

“今日这场私宴,算是哀家一时兴起,陛下大可不必拘礼。”

“……”

尽管在这次正式会宴之前,李政就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但真正与吕雉相见时。

他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了惊讶的情绪当中——

一身藤青色的靡袍,手上也看不见什么点缀,头顶的发髻仅用一支点翠的珠钗固定,腰间甚至还束着一块突兀的围裙。

很难想象。

这个帝国最有权势的女人,在私下竟然会是这样一副简朴的样子。

然而,在李政的眼中。

这样的穿着,不仅没有对吕雉的个人气场有丝毫的削弱,反而还起到了助长作用。

这说明。

她已经不需要依靠任何的外在,来凸显自己的独特地位了。

“哀家听仪官说,皇帝今日在祭典上得到了列祖列宗的庇佑,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狠狠驳斥了礼部和秦王........”

“有这样的事吗?”

宴席上。

吕雉放下了手中的针线活,不紧不慢地问了一句。

“确有此事。”

“儿臣向天请命之后,因不忿于礼部和钦天监的妄断,也不愿群臣再私言废立,故而大力申饬了他们几句。”

与吕雉马虎的穿衣风格相比。

李政一身尊贵耀眼的明黄色龙袍,则要显得庄重得多。

可二人相对而坐时。

就连李政自己都有一种被盖过一头的感觉。

“那.......”

“哀家也曾有过废帝之心,还在这宫中幽禁过皇帝,这笔帐又该怎么算呢?”

酒过三巡之后。

宴席也终于进入了主题。

面对吕后开门见山的讯问。

李政踌躇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母后说笑了。”

“过往种种,皆是出自儿臣的短视多疑。”

“说来惭愧,时至今日儿臣才明白先帝和母后的一片苦心。”

闻声。

吕后意味不明地瞥了皇帝一眼。

“哦?”

她原以为李政会打着“列祖列宗”的幌子,对她好一阵耀武扬威。

却没想到迎来的却是这样一番说辞。

“那哀家倒想听听,先帝对你究竟怀着怎样的苦心。”

李政挺了挺腰板,一脸肃然。

随即。

他从头开始,将自己的感悟和心路历程一一阐述出来。

“不瞒太后,朕在登基之初雄心壮志,想要效仿太祖武皇帝,开疆拓土,攻伐四夷,使万邦来朝......”

“直到户部上了一道劝谏的奏折,儿臣才知,武皇帝当年征战四方,背后付出了何其惨重的代价。”

“国库打空了,青壮打没了,打得举国凋敝,民不聊生.....”

吕后微一抬眸。

李政所说的那本折子,她也有印象。

那奏疏中摆事实,讲道理,言辞犀利,都是谋国之言。

“于是,儿臣从那时便改了主意,想学先祖文皇帝,做一个励精图治,宽以待民的仁德之君。”

吕后听后。

嘴角当即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因为当时。

她又遣人给这位年轻的帝王,泼去了一瓢冷水。

“而内廷的史官又告诉朕,君主若要让利于民,就必须要从王公贵族的嘴里抢吃的。”

“仁政一时施行尚可,若时间一长,诸侯门阀们便会心生不满,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内乱。”

李政侃侃而谈。

“果然,文皇帝驾崩后,我大乾便出现了‘诸王之乱’。”

“直至景皇帝耗费数十年,打残了各路诸侯,才终于平息了纷争。”

“可没过多久,外敌趁我大乾内耗之机,趁虚而入,劫掠边疆,景皇帝不得已,又御驾亲征,最后还死在了马上.......”

李政抿了抿嘴,施施然道,“之后便到了先帝治下,先帝废除了严法苛政,与民休息,十余年来天下安宁,百姓安乐,可这样也纵容了朝堂,导致贪腐丛生,党派勾结,藩镇又逐一做大。”

“儿臣从起居注里发现,先帝做梦都想要肃清吏治,整顿朝纲,可终究迟迟没有下手。”

“朕那时还以为,是先帝性格太过犹疑,故而举棋不定。”

“直至此次‘废帝’危机,儿臣才能切身体会到,没有朝堂上那些门阀宗姓的支持,朕的皇位就坐不安稳,没有燕王那样强横的诸侯王,边境就不得安宁.......”

吕后一阵默然。

她内心有些惊异李政的改变。

虽说太师霍光对皇帝曾有过一段时间的教导,可算起来时间已经十分久远。

而整个幽禁期间,皇帝身边又只有一个不通文墨的老太监相伴。

即便她再不情愿,却也只能相信。

这些发人深醒的感悟,绝不是出自他人的口授。

确实是李政自己从那一份份奏疏中,一点一滴感悟出来的。

宴席上。

那位年轻的帝王仍在高谈阔论。

“儿臣常常在想,先帝早就看出了秦王有天纵之才,可为何偏偏要传位于我呢?”

“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嫡庶的身份吗?”

“当然不是!”

李政自顾自地说道,“先帝深知我大乾立国八十余年,大大小小的仗却已经打了整整七十五年!”

“国家要的不是一位雄主,是一个能够制衡多方的皇帝。”

“而秦王生性好战,若他即位,必然会以武力肃清诸王,届时攻伐再起,天下大乱,最后吃苦受罪的不还是苍生百姓吗?”

吕后愣了愣神。

李政在宴席上说的这些话,甚至要比他在太庙祭天时还让人震惊。

她屏息凝视着面前的这位君王。

直到此刻。

她才第一次从李政的身上看到一点帝王的气度。

几阵思潮起伏后。

吕雉继续着手里的针线,她神色淡淡道。

“既然皇帝已经领悟到了先帝的苦心,那下一步打算怎么做呢?”

面对这个问题,李政没有立刻回答。

在这方世界。

他除了可以依仗“系统”这个金手指外,还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兴替可以借鉴。

权力的交接,从来都不是靠三言两语就能争取来的。

也从来都不会风平浪静。

况且。

王朝的发展进程都有其相似之处。

从目前的时间段而言,正是处在一个最为关键的拐点。

若是有幸得遇明君,有这么多的英才相佐,完全可以造出一个煌煌盛世。

可若是行差踏错,也会就此滑落到衰败的深渊。

一番斟酌之后。

李政郑重起身,目光灼灼,“太后,儿臣别无所求,只想真真切切的为百姓做几件小事,做几件实事。”

“就从衣食住行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