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恭喜宿主获得‘木工’技艺!】
【当前等级:初级(0/100)】
【.......】
李政眼前一黑。
旋即。
一团团与“榫卯”、“剔槽”、“铲削”等相关的记忆片段,便不容拒绝地闯进了他的脑海中。
只是一阵短暂的梳理。
他立马就知道了这项技艺是拜谁所赐。
传说中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
“怎么摊上了这门手艺......”
“这混蛋系统,该不会是只能开出昏君的技艺来吧?”
李政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
倒不是说这项技艺不好。
相反。
如果史料里对朱由校的木工手艺没有过度夸张的话。
那给他冠上一个“国家特级木匠”的头衔,是绝对没问题的。
在木工一道。
这位木匠皇帝不仅技艺精湛,而且还极度痴迷,一度到了废寝忘食的境地。
即便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他的手艺,恐怕也只有木匠祖师爷鲁班才能跟他媲美。
只是,以李政目前的处境而言。
这禁宫之中杀机四伏,人人都在觊觎皇帝的宝座。
他日日担惊受怕,一刻都不得安生。
这个时候开出了“木匠皇帝”的手艺。
呃......
除了可以和魏忠贤凑个羁绊以外,貌似也发挥不出什么太好的效果。
不然搞一个类似“袖箭”的暗器?
又或者做把诸葛连弩?
正在李政试图找出利益最大化的方案时。
殿外却突然传来一阵通报声。
“陛下……太后的懿旨到了。”
“........”
李政心神一收。
半晌后。
他缓缓推开了殿门。
宫外。
前来迎驾的仪仗早已排开。
为首的内官恭立在玉阶之下,口中正高声宣读着旨意。
“奉太后口谕,请陛下即刻前往天宸殿赴宴。”
“.......”
吕后邀朕赴宴?
还即刻?
李政神情有些局促。
事发突然。
他根本来不及做任何的应对。
正想着该怎么开口。
却听见一旁的魏忠贤替他抢先作了答。
“陛下刚刚主持完冬祭,正在斋戒当中,太后此刻邀陛下赴宴,岂不是坏了礼制么?”
“公公多虑了,今日只是素宴,想来不会违制。”
“依咱家看,这是不是违背礼制,还是等陛下先问过礼部的意思再说。”
“不劳费心,太后自会派人垂询。”
“若是陛下身形劳累,不愿赴宴呢?”
“那奴婢只能据实向太后回禀。”
魏忠贤:“如此,那就请回吧!”
说完。
他骚气地甩了一把拂尘,脸上还露出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
李政这时才连忙发话,“蛮横了嗷,魏忠贤。”
接着,他又道,“既然是太后设宴,朕岂有不去之理?”
魏忠贤听后心下一慌,差一点就口不择言,“陛下,万一太后.......”
“不必多言!”
李政当即便出声打断,“起驾吧。”
“诺。”
“......”
说起来,也不能怪李政太莽。
这禁宫内的一草一木,都在吕后的掌控之中。
现阶段,他根本没有权力拒绝。
再者。
那吕后是何许人也?
想想当年韩信是怎么没的?
再想想汉高祖刘邦拢共八个儿子,吕雉一声不响就做掉了三个……
眼下。
李政不光怕吕雉,关键是他还怕吕布!
没看到那仪仗后边还肃立着一排排的带刀侍卫?
......
步辇上。
李政脸上故作淡定。
可嘴里却接二连三地问个不停。
“今日宴会.......是只请了朕一个人吗?”
“还有没有其他的宗亲作陪?”
“母后近来的心情怎么样?”
“对了,朕有多日不见元禄公主了,她还好吗?”
“......”
诚然。
对这位西宫太后,李政一直保持着极高的警惕和戒心。
从原主的记忆当中。
李政探知到,自己的生母是先帝的第一任皇后。
两人属于是两情相悦,伉俪情深。
李政自一出生,就受到了万般荣宠。
只可惜好景不长。
在他三岁那年,生母皇太后便撒手人寰了。
不久。
当时还是皇贵妃的吕雉,顺利诞下一子。
听宫人们说,那幼子极为聪慧。
先帝大喜,便立了吕雉为后。
吕雉上位后没多久,就把李政这边的娘舅势力一撸到底。
当时。
要不是太皇太后垂怜,坚持将李政养育在身边,恐怕也难逃一劫。
哎。
或许是过慧易夭。
吕雉的那个孩子,终究没能活过十岁。
几年后。
她又诞下一女,就是现在的元禄公主。
再后来。
先帝积劳成疾,身体也每况日下。
吕后逐渐接管了一部分朝政。
加上那个时候太皇太后也殁了,李政的处境又变得凶险异常。
万幸是先帝临终前力排众议,态度十分强硬地确立了李政的太子之位,他才得以灵前即位。
所以不开玩笑。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实际上。
无论是原身还是李政,对吕后都是怀着一种又敬又畏的态度。
她一介女流,又出身贫寒。
不但能把控朝局多年,且在治理国家上也是一把好手。
先帝在时,也常常对她的能力做出了极大的肯定。
李政私下了解过。
最起码这些年,吕雉所制定的国策,都是在设法鼓励民间生产,减免赋税。
不仅让国库有了前所未有的充盈,并且她还在宫内带头奉行节俭。
加上她强硬干练和当机立断的性格。
朝廷的一些仁政德政,也都能很好的在地方贯彻落实。
理清了这些来龙去脉。
李政也就能够理解原主之前的一系列行为了。
幼年丧母,又被养于深宫。
好不容易仓促即位,朝野上下却没有一个能够信任的人。
一心想要走出吕后的掌控。
一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不辜负先帝的重托。
可碍于能力眼界,所颁布的政令大都不合时宜,自然就遭到了多方势力的掣肘。
稍有差池,还会有无尽的指责铺天盖地而来。
更别提登基之后,四地灾害频生。
据说其中最严重的一次。
有一道落雷不但击毁皇城的城墙,还击中皇陵岗上的一棵大树,引得树干起火,内焚中空。
此事更是引得群臣们一片大肆的诋毁。
由于前廷和后宫的指摘和约束,又极度缺乏安全感,原身的抵触与叛逆也就与日俱增。
无奈之下。
他便只能倚重身边的宦官。
可一个贪功冒进又毫无根基的帝王,即便身边围聚再多的阉宦。
面对这样一帮权臣,又能有什么胜算呢?
如此孤注一掷的后果,便是招来了“废帝”之祸。
“回陛下,太后并没有宴请其他的宗亲。”
“至于心情……奴婢也不敢妄断。”
不知是得了谁的授意,还是一种自发的善意。
反正,那内官多了句嘴。
“不过,元禄公主对陛下今日自证天命的事情,倒是颇为好奇.......”
听到这儿。
李政眼中瞬时闪过一丝庆幸。
无疑。
这是一个善意的信号。
先帝留下的那几支血脉,素来都和他这位长兄不太和睦。
唯有元禄公主,自小就与他相亲。
要是元禄公主也在太后的宫中,那这场宴席就应当不是一场鸿门宴。
即便吕雉再摁捺不住。
大概也不会在她十岁的女儿面前直接撕破脸皮。
或许.......是朕在太庙祭天的事情传回了宫里,让她也有些进退失据。
毕竟。
那一巴掌也同样打在了她的脸上。
一番盘算下来。
李政虽说猜不透眼前的这场宴席究竟有什么意图,但他却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
大丈夫能屈能伸。
在没有能力破局之前,就只能先隐忍示弱。
等到以后实力壮大了,再考虑那些有的没的。
反正就是一个宗旨。
先拖到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