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一次摸底测验

不知不觉来到这里已经一个月了。

对于我这位新老师,估计领导们都在瞧着,瞧着我能否将一群学渣的成绩带上去,能否将好成绩的学生带得更好。但真正成为一名老师后,你就会发现,学生学得好不好不仅仅要老师自身实力强悍,还要懂得管理,懂得人性。

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你今天很容易赚了七千块钱,明天你会想着照着这个思路赚更多,即便赔了,你还是幻想着赚更多;人性就是你听到了一曲动听的音乐,就幻想着听到另外一曲同样动听的音乐;人性就是你与一位美女上了床后,便幻想着为全天下的女子铺好床单;……人性,呵!

为响应国家“双减”号召,以往的月考一律取消了。学习虽说不是为了考试,但学不可不测。只有检测这一阶段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了,老师才能根据这一阶段的学情,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比如,诗词背得怎样了?要求默写的句子能否默写下来?数学物理的公式掌握得如何?能否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物理问题?这些都需要一个公开的环境下检测一番。也许有人会反驳,课堂上也可以检测啊,为什么一定要在公开的环境下检测?

课堂检测,且不说作弊手法五花八门,学生也不会重视,难以收到真实数据,单凭压力感不足你就没法了解到真正的学情。

“不排名,不公布,这次检测到的数据只有我们老师知道就行。”

这是与以往考试最大的不同。

记得十多年前,我还在读初中的时候,每一次期中或是期末考试学校都必然要开一次表彰大会,主要是表彰这一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当然,有时也会顺带表彰一下班里的三好,四好,或是五好学生。

“第一项,鸣炮!”学校领导对着话筒喊了一句,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后,在讲台的一侧便升起了袅袅烟雾,似有一种节日庆祝之感。

“下面我来念一下此次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名单。”

……

“第七名,张小北。第八名,郭美美。……”

我走上讲台,接过老师手中的奖状、奖品,心里却并没有起多大的波澜,这次考试与上次的排名并没有多大的差距,兴许是奖状、奖品拿多了的缘故。

过去的不再回来,记忆虽然美好,但终归是记忆。“双减”之后,学生的负担确实是减轻了,但这也就意味着它给每一位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取得更真实的数据,学校给每一位老师安排了监管班级,学生按之前的成绩投放检测室。

我被按排到了十一班。十一,从班序来看,位列末尾,这个班的检测生自然都是学习中困难比较多的。

果然,当我抱着检测试题走进这间教室时,一个个显得目无神采。因为大家互不熟识,所以整体上孩子们都很乖,不吵不闹,没有开口说话。

“好了,大家把测试无关的家伙都收起来吧?”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嘟了嘟嘴,似乎在说,瞧见没,我们可没夹带。

测试开始后,因为无聊,我开始打量起了整个测试场。

一共49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18人。可见平日里女生还是比男生更爱学习一些。

“你呆坐着干什么?”我小声对身前的一名学生问道,他是十班的学生,样子有些痴傻。

这小子没说什么,而是呆呆地看着自己的老师。

“不管怎么说,你作文得写几句吧?”我用有些生气的眼神说道。

谁知他又给我投来呆呆的目光,似乎在问:什么是作文?

我只好打开他的答题卡,点了点那些方格子。

他若有所思地看了看那些似乎极为陌生的东西,然后拿起了自己的黑色水性笔。

我也没继续监督他做什么,而是坐着继续观察整个试场。

在这个试场里,孩子们的目光普遍显得有些呆滞,看上去就像是很久没有睡过觉一样。

唉,当他们的爸妈一定很煎熬吧?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忍不住下去扫一扫他们的答题卡,几乎都是白的,当然,也有几个女生写得比较多的,但是否写对,我却不得知。

有人说,取消所有考试。但他们忘了,中考,高考都是靠成绩来分配学校的。要想取消,就必须取消中考、高考,但这样一来,学生的升学以什么为凭呢?很显然,这种提法很不成熟。

但是,学生的成绩的确存在好坏之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学生接受知识比较慢,理解能力比较差,这类学生是需要课外补习的,不然,一旦落下,那便是永无翻身之地。但这并不是说,他们笨,这是两回事。又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在教师没有惩戒手段的教学环境里,这类学生自然成了炮灰,而解决之法主要在于父母。因为没有任何一位老师愿意在他们身上花很多时间的。这个可以以我为例。

刚来的那一会,我也是满腔热血,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

那些不想学的孩子,我几乎用尽了手段,就差跪下来求他们学了,但他们还是一个姿态:老师,给爸妈学习太累了,你就不要老缠着我了,好吗?再说,我觉得搬砖也挺好的啊。老师,你这是职业歧视。

两个月下来,我身心俱疲,不但如此,那些学习勤快的孩子似乎也受到了打击,成绩一落千丈。

我错了,相信了那所谓的鬼话。是不是我的方法错了呢?

“你没错,只不过你忽略了一个问题,现在你的手中没有惩戒手段。而这个‘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在有惩戒手段的教育环境下得出来的。”一名老教师提醒道。

的确,之前的一切教学理论都是在有惩戒手段的环境下得出来的,而当下是教师无惩戒手段,对于这些喜欢叛逆的孩子来说,除非你面对的是一两个学生,不然,你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耗。

先看看这次测试的情况吧?虽然,我已经预感到这次考试学生的成绩可能会一塌糊涂,但我还是想看看那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当下还有多少作用。

“当!当!”随着最后一场铃声的结束,我也如负重释。

希望有一个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