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异本现世

第98章异本现世

明伦堂的星陨灯在午夜自动调至幽蓝模式,林烟的靴跟叩响讲堂东北角的星陨石砖,七声清越的回响后,砖面突然下沉,露出刻满《周礼》纹的旋转阶梯——这是第一集全息论道时朱熹投影暗示的秘阁入口。

“秘阁的星陨铁门框上,刻着弘治年间星官的护阁咒。”李教授的放大镜扫过门楣,UV灯照亮的云雷纹里藏着十二地支锁孔,“每道纹路对应《白鹿洞教条》的一条学规,擅入者会触发地脉警报。”

小陈的量子钥匙刚插入“格物”位锁孔,阶梯突然显形出全息指引光带,每级台阶都映着历代山长的身影。

当团队踏入秘阁,上千卷用星陨纸抄写的古籍在悬浮光阵中旋转,每本书籍的书脊都泛着与“格物镜”同源的星陨砂微光。

“看中央祭坛!”林烟的镜光扫过直径三米的星陨石台,台上的青铜书架呈太极排列,最顶层的檀木匣正与她手中的“格物镜”产生共振,“《周易本义》孤本应该就在那里。”

檀木匣的铜扣刻着“存天理”三字,李教授刚触碰到扣环,匣盖突然自动弹开,泛黄的宣纸上,用银丝绣制的镜宫能量循环图正在吸收秘阁的星陨砂,图中二十八宿的连线与九镜合璧时的地脉网格完全重合。

“这不是普通古籍!”小陈的便携式光谱仪发出尖鸣,“纸张含有纳米级星陨砂,银丝是用记忆金属拉制的,图中每条能量流都在实时更新九江的地磁场数据!”

最惊人的发现是夹在书中的批注,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的小楷在镜光中显形:“万历二十六年,试以星陨铁为枢,引鄱湖地脉之力驱动漕船,较之火器省功三倍——”字迹下方,用星陨砂绘制的漕船模型正在秘阁的光阵中自动航行。

“量子计算机模拟启动!”小陈将能量循环图扫描进终端,三维模型中的星陨石枢纽开始转动,“地脉能量转化效率达到 3700%,是现代核聚变的 37倍!东林党人当年差点就成功了。”

林烟的镜光扫过图中的太极枢纽,发现枢纽核心刻着与水府镜相同的护民咒文:“原来镜宫的能量系统,从一开始就被设定为守护百姓的漕运安全。”

秘阁的星陨石砖突然显形出万历年间的漕运场景,满载粮食的船只在星陨铁帆的指引下逆流而上,船身的护镜阵图与鄱阳湖的潮汐波形成共振。

李教授的历史数据库自动关联,发现《明史》中“漕船夜航如履平地”的记载,竟源于镜宫能量的暗中护佑。

“看批注的最后一段!”他指着顾宪成的临终留言,“‘若后世遇劫,当以理学为镜,照见地脉初心’——这正是我们启动镜宫能量系统的密钥。”

小陈的操作台突然爆发出强光,量子计算机显形出完整的能量循环体系:以白鹿洞的“格物”能量为枢,星子县的“金斑”能量为翼,鄱阳湖的“潮汐”能量为脉,形成覆盖九江的清洁能源网络。

每个节点都对应着一处非遗重镇,宛如镜宫地脉的能量心脏。

“先生,能量流的频率和第一集朱熹投影的脑电波一致!”小羽指着同步数据,“这说明理学思想本身就是镜宫能量的活化程序。”

林烟的镜光突然被书架底层的异动吸引,一本封面剥落的《白鹿洞志》正在自主翻页,显形出 1938年书院保卫战的场景:师生们用星陨铁剑守护秘阁,每道剑痕都刻着“守护文明”的誓言,与她掌心的星官玉佩产生共振。

“秘阁的古籍,都是镜宫地脉的记忆体。”她摸着《周易本义》的银丝绣图,发现图中的能量枢纽与五老峰的地脉齿轮组结构相同,“东林党人没有失败,他们的尝试让镜宫能量系统更完善。”

秘阁顶部的藻井突然显形出朱熹的全息投影,这次手中捧着的不再是《四书》,而是能量循环图的立体模型:“格物致知之道,在于将天地之镜转化为利民之器。”

先贤的指尖点向模型中央,九江全域的地脉节点开始依次亮起。

“启动局部镜阵!”林烟果断将“格物镜”按在星陨石台的太极位,秘阁的光阵突然扩散,显形出九江全城的能量流网络,“我们需要验证东林党人的地脉驱动理论。”

当能量流首次贯通星子县与白鹿洞,两地的星陨砂储备自动产生共振,镜光中显形出明代匠人运送星陨石的场景,与现代电动车的无线充电波谱完美重叠。

小陈的终端显示,这种能量传输方式的损耗率为零,彻底颠覆了现代能源传输理论。

“异本现世的意义,不是重现古代科技。”林烟望着镜面上显形的护脉光网,“是让理学的经世致用精神,成为镜宫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接口。”

秘阁的地脉警报突然响起,星陨石砖的云雷纹开始逆向转动——这是水虎攻击信号。

林烟的镜光扫过秘阁入口,发现三道携带逆位罗盘的身影正在破解护阁咒,罗盘表面的星陨铁,竟与当年东林党人实验失败的残片同源。

“他们想抢走能量循环图,摧毁镜宫的清洁能源系统!”她果断将《周易本义》插入星陨石台的凹槽,秘阁的悬浮光阵突然化作护书结界,“小陈,把数据上传至量子云!李教授,启动朱熹的格物护阁阵!”

当第一波逆位能量冲击秘阁,星陨石台显形出朱熹的“存天理”光盾,盾面刻满历代学子的格物笔记,每道笔记都化作能反弹攻击的光刃。

林烟看见,攻击者的罗盘表面显形出其祖先在书院求学的场景,逆位的星陨铁终究显形为最初的守护印记。

“下面,我们要在时空涟漪中验证能量系统。“她望着逐渐稳定的护阁阵,镜光扫过《周易本义》的银丝绣图,“当理学思想与镜宫能量真正融合,所谓的异本,不过是文明传承中的一座桥梁。”

午夜的秘阁恢复寂静,唯有能量循环图仍在缓缓转动,将星陨砂的微光洒向每个角落。

林烟知道,这场异本现世的发现,不仅是镜宫技术的重见天日,更是对“格物致知”的重新诠释——真正的致用,不是征服自然,而是让地脉的能量,永远流淌在守护百姓的文明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