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三龙,势不并行。
其一,居于九天之上,吞云吐雾,驾星御风。日为其目,雷为其啸,风生于息,爪可摘辰。每当王朝更替、命数浮沉,天龙之影便隐现于天象之间——或随彗星陨落而现,或在日月同辉中藏。世人敬之为“天龙”,象征天地威仪与人间正统。
其二,隐于大地之下,无形无声,不炽不寒,却自山川脉络中蜿蜒潜行。它引江湖之奔流,镇山岳之根基,贯通地火水脉,支撑五谷丰登、人间安稳。虽不现于天表,然无处不在,人称“地龙”。
其三,人间之龙,最为奇异。非神非妖,非人非兽,或由蛇化蛟,遇雷雨而登龙门;或由鱼跃江河,逆流而上。人龙载梦而行,借万物之形通天意,改命数,转风雷。三龙之中,人龙最接近凡世,亦最难捉摸。其现迹者,动辄翻云覆雨,改万古轮回。
古有预言:唯当天象异变、气运交叠,三龙气息方可同聚于尘世一地。那一地,名曰——九江。
唐初,龙气未歇,太宗承继,高祖归政,双圣并立,天象错杂。九江大地,正值三水汇流之口,山川钟灵,天机初动。
其夜,双圣同梦。
长安含元殿,太宗李世民梦见东海溃堤,天日失曜,一条金鳞巨龙自水幕中飞起,长吟直冲九霄,其尾所经,大地如画卷舒展,山河复苏。他梦中惊问:“此为何龙?”只闻云霄深处传来一句:“天命重启,龙门将开。”
太宗起于夜半,心神难宁,召太史令入宫占兆,得卦曰:“乾上坎下,天水讼也。龙起江口,三界同梦者,云澜将现。”
同一夜,西京旧宫,高祖李渊亦惊醒于梦。他梦见庐山五老峰云雾弥漫,白鹿高啸,长江逆流三百里,一黑鳞大龙破江腾空,数千书卷随水而飞,一位青衣少年手持残碑,从书海中缓缓走来。碑上断裂之处隐现三字:“云澜令”。
梦醒之时,高祖披衣持灯,自书阁徐步至庭前,北斗星位竟微微偏移。太白星隐,紫气东来,宛若有大事将临。
两圣同梦,一帝得兆。
天之所警,岂止朝局?
而天机有变,落于九江。
庐山挺立于南,云雾千年不散,五老峰直插霄汉,白鹿洞书声不绝;鄱阳湖浩渺东涵,水天一色,舟楫如织;长江北奔,黄云翻涌似龙怒啸;赣水则西来如玉,绕城而行。四水汇聚,天设地造,九江一城,于江湖之口凝而不散。
坊间旧说,九江三水交汇之处,便是“云澜界”的门扉。
云澜界者,三龙潜隐之境,浮于凡尘之外、梦影之间。唯气运之子,方能入其门。而此门,藏于九江锁江楼之下,以三重封咒锁之:天龙之象、地龙之息、人龙之心,缺一不可。
九江城,城南柴桑古巷,藏书碑林之间,有一户庄姓人家。
庄家为杏林世家,医脉传承,自汉魏而下,祖上曾入太医院为官。柴桑巷中医馆名“归仁堂”,广施仁术,名声远播。
庄归舟,生于斯,长于斯。
其母早逝,父亡于征役,自幼由祖父庄蔚山抚养。庄老医道精深,亦嗜古碑拓本,于庐山、东林书院间常年搜寻遗迹。归舟自小随祖父临帖学医,聪慧异常,医书碑帖皆能过目不忘。十岁能独出诊,十五便名动一方,人称“青衣隐士”。然其性孤清寡言,常着青衫游走庐山山麓、东林古径,访草药,寻断碑,不近权贵,不入庙堂。
那一年,春末雨后,庐山南麓雾气缭绕。庄归舟独自采药,忽见一抹青光自乱石间透出。
拨草而行,他从石缝中取出一块残碑,古纹斑驳,字迹遒劲,唯中断裂之处几将字文劈为两段。仅余“云澜令”三字隐约可辨,其旁还有数枚难解符文。
庄归舟带碑返馆,彻夜研究。碑文之意如梦如幻,牵魂摄魄。
那夜,九江江水逆流三息;庐山云雾腾升不散;能仁寺铜钟三声自鸣;东林古柏,在无风中枝叶簌簌。归舟惊坐于榻,陷入一场梦境——
“归舟。”低语之声自江潮中浮现。
“云澜将启,龙阙初开,九江为界,汝当承命。”
梦醒时分,窗外月光如水,残碑在掌中泛出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