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前言

口腔黏膜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及软组织上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除部分单独由于局部因素所致的口腔黏膜病损之外,多为局部和全身因素等综合作用所致。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口腔黏膜疾病病因机制和防治研究中的意义尤为显著。

由于口腔黏膜病愈发呈现出发病率增高、疑难病例增多的态势,口腔黏膜病科现已成为各专业口腔医院诊治任务最为繁重的科室之一。我们的临床工作亦不例外,除接诊大量常见病病案,也越来越多地遇到一些奇怪而罕见的病案,常不能第一时间作出明确诊断。为了确诊,亦出于好奇,我们主动查阅图谱、著作和文献等,并与相关学科专家进行交流讨论。然后,按照这些资料提供的线索和交流获取的信息对患者行进一步的检查,最终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想着终于能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这些辗转求医渴望得到诊治的患者提供帮助,一种欣慰和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样的经历,使我们更加折服于口腔黏膜病学的博大精深和复杂奥妙,并由此催生了对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每当我们翻看收集整理的临床病案图片时,常常想起这句话——的确,千言不如一画。回看病历,忆起在诊治过程中了解到的患者本身与疾病有关或无关的个人情况,诊治过程中的种种迷惑、困顿不解、交流思考与峰回路转,以及在诊治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或无关的事,诊断明确后对疾病本身的体会和与疾病无关但与诊断过程有关的体会……让我们意识到,每一幅图片背后都有着或简单或丰富的关于疾病、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等的故事。因此,我们也更深刻地领悟一个真正的好医师需要达到的两个标准:一是医术精湛,二是对患者的仁爱之心。正如美国特鲁多医师的墓志铭所书,“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对于口腔黏膜病学这样一门存在太多未知的医学学科的从业医师而言,更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因为这些,我们热爱这个专业。我们享受着每一个病案的诊治过程带来的思考和发现,也享受着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肯定,以及对隐藏在病案背后故事的感悟。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萌生了编写一部基于临床常见病及罕见病的口腔黏膜病学参考书的念头。我们共同的学生金鑫在整理临床病例照片的过程中,也多次提及不应将我们收集的这些丰富多彩的病案图片资源闲置。经过认真的思考和酝酿,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金鑫医师(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江潞副教授、周瑜副教授、但红霞副教授,口腔病理科吴兰雁教授、耿宁副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李薇副教授的共同帮助和参与下,我们开始编写这部基于临床真实病案的图谱型口腔黏膜病学,期待寻求一个适当的方式将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展示出来,与广大同仁及学生分享、交流和讨论,也为初入行者提供一本案头参考书。

借此成书之际,我们衷心感谢成长路上一直予以我们关爱、支持和启示的恩师李秉琦教授,感谢参与整个撰写过程并付出极大心血的金鑫医师,感谢书中所有临床图片的拍摄者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李晓英副主任护师和吴园护师,感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的全体同仁。

2013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