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河南凯旋后,李承泽率军北上,驻防大同。边关风沙凛冽,城墙斑驳,戍卒的号角声在苍茫的塞外回荡。
“此地乃九边重镇,不可不防。”戚继光立于城头,远眺北方。草原尽头,隐约可见清军游骑的影子。
李承泽点头:“朝廷粮饷不足,战马更是稀缺。若要固守边关,必须重启张家口边市,以茶易马。”
三日后,张家口边市重开。
边市外,蒙古诸部的商队早已等候多时。驼铃悠扬,马群嘶鸣,草原汉子们牵着膘肥体壮的河曲马、大宛马,在关口外排成长龙。
李承泽亲自坐镇,命军卒严查货物。市集内,晋商支起茶棚,一篓篓砖茶、松茶堆成小山。蒙古人爱茶如命,一见上等茶叶,眼睛都亮了。
“一匹良马,换茶五十斤!”一个满脸风霜的蒙古头人高喊。
“五十斤?去年才四十斤!”晋商范永斗眯着眼讨价还价。
李承泽冷眼旁观,心中暗忖:“若能换得千匹战马,边军骑兵战力必能大增。”
然而,就在边市热闹之时,戚继光的亲兵匆匆赶来,低声道:“大人,有异动!”
原来,戚继光早在晋商中安插了眼线。昨夜,范永斗的商队悄悄运出十几口大木箱,箱中并非茶叶,而是——精铁!
“铁器?”戚继光眼神一厉,“边关严禁铁器出塞,他竟敢私贩?”
眼线低声道:“更可疑的是,接货的不是蒙古人,而是几个女真打扮的汉子,口音像是辽东来的。”
李承泽闻言,面色骤冷:“范永斗……果然在资敌。”
当夜,戚继光亲率精锐,突袭范家商栈。
范永斗正在账房算账,忽听门外甲胄铿锵,还未反应过来,大门已被踹开!
“范永斗!”戚继光按刀而入,目光如电,“你可知罪?”
范永斗脸色煞白,强装镇定:“戚、戚将军何出此言?范某一向守法……”
戚继光冷笑,一挥手,亲兵抬出几口木箱,掀开一看——全是打造精良的刀剑铁甲!
“私贩铁器于建奴,按律当斩!”
范永斗腿一软,瘫坐在地。
次日,范家被抄,范永斗押赴京师问罪。边市震动,晋商们噤若寒蝉,再无人敢铤而走险。
李承泽站在城楼上,望着北方阴沉的天空,沉声道:“范永斗不过是个棋子,背后必有更大的人物。”
戚继光点头:“建奴缺铁,必会再寻他路。”
赵云握紧银枪,寒声道:“那就来一个,杀一个!”
——边关的风,更冷了。
……
大同校场上,三百名精壮边军列队而立,每人手中持一杆新造鸟铳。戚继光手持《纪效新书》,立于将台,声如洪钟:
“火器之要,首在齐射!今日起,废散装火药,改用定量竹筒!“
军匠抬出数百个钻孔竹筒,每筒恰容三钱火药。戚继光亲自示范——倒药、装弹、压实,动作一气呵成。
“装药不均则铳管易炸,此竹筒量具可保万无一失!“
忽有探马急报:“北方三十里发现鞑靼游骑!“
戚继光冷笑:“来得正好。“当即下令变阵。
百名铳手迅速将特制三脚架插地,铳管架于其上呈四十五度角。后排军士推出带轮拒马,木刺森然。
“敌骑冲阵时,首排瞄马,次排瞄人!“戚继光挥动令旗,“预备——“
地平线上尘烟大起,鞑靼轻骑呼啸而来。距百步时,拒马阵中突然爆出震天巨响!
“放!“
硝烟弥漫间,冲锋的胡马成片栽倒。侥幸冲过火网的骑兵,又被拒马所阻。幸存的鞑靼人调转马头,却见明军铳手已重新装填完毕......
校场旁,李承泽抚掌赞叹:“戚将军此法,可抵三千铁骑!“
戚继光却摇头:“火器虽利,终需刀牌手护翼。“翻开《纪效新书》新增补页,上面赫然画着“火铳五叠阵“图样——每射击完毕,前排立即退至队尾装填。
赵云若有所思:“若将此阵布于长城隘口......“
三人相视一笑。北风卷起书页,露出扉页墨迹未干的题跋:“兵无常势,水火无情,唯精与熟可恃。“
大同校场上,李承泽背着手,一脸严肃地视察新编练的火铳营。
“戚将军这《纪效新书》的法子果然精妙,“他满意地点点头,“定量竹筒装药,再笨的兵也不会装错。“
旁边的千总赔着笑:“侯爷英明!要不......您也试试?“
李承泽眉毛一挑:“本侯当年在辽东,火铳玩得比弓箭还溜!“
士兵们立刻递上一杆崭新的鸟铳。李承泽自信满满地接过,按戚继光所教,先倒药,再装弹,压实,瞄准——
“轰!“
后坐力震得他连退三步,硝烟散去后,靶子完好无损,倒是三十步外的军厨铁锅被轰了个对穿。
“......“
全场寂静。
千总擦了擦汗:“侯爷这枪法......出其不意啊!“
李承泽面不改色:“本侯这是在警示诸位,火铳流弹危险,训练时务必清场!“
士兵们憋笑憋得满脸通红,齐声高喊:“侯爷英明!“
张家口边市重开后,李承泽时常便服巡视。这日,他见一个蒙古商人牵着匹骏马,鬃毛油亮,四蹄生风,顿时眼热。
“这马怎么卖?“
蒙古汉子伸出五根手指:“五十斤茶!“
李承泽摇头:“太贵,三十斤。“
“四十!“
“三十五,不能再多了。“
两人你来我往,砍价砍得唾沫横飞。最后蒙古人急了:“这位大人,您到底是来买马还是来吵架的?“
李承泽也来了脾气:“本侯......本商人这是为朝廷节省开支!“
正僵持着,戚继光不知何时出现在旁边,幽幽道:“侯爷,上个月您批的军费,够买五百匹这样的马。“
李承泽:“......“
蒙古商人腿一软跪下了:“侯、侯爷?!“
最后那匹马以四十斤茶成交——李承泽自掏腰包补了五斤,还搭进去一包私藏的龙井。
回营路上,戚继光难得调侃:“侯爷砍价的本事,比火铳准头强些。“
李承泽摸着新得的宝马,咧嘴一笑:“至少这次没轰坏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