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case I don't see you....”
“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And Good night!”
看到这句楚门每天早上对路过的邻居最真诚的祝福语时,
手中的稿子所剩无几。
但李却停止了阅读,他抬起头看着坐在对面看书的罗恩,满意的笑道:
“罗恩,要不换题材吧,只要你愿意,我可以向学院申请,给你和唐·德里罗同等待遇的合同。”
他太爱这篇故事了,无论是文笔,还是深度,跟之前两篇故事完全是天壤之别。
更重要的是,这篇故事有传统严肃文学的味道。
要知道,罗恩从写作到现在,满打满算也才五个多月,连半年都没有。
这种天赋,写通俗小说,简直是对上帝赋予的才华一种亵渎。
听见李抛出的橄榄枝,罗恩顿时头疼,
糟糕...炸弹丢的有点大。
他觉得丢出去4个8,应该不算什么,没想到李要不起。
怎么办,这已经是他手上最小的炸弹了。
想了想,罗恩故作苦笑道:“谢谢你的抬爱,但是,李,我是一个俗人,我下篇故事已经想好了,决定写科幻。”
“该死的科幻,我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痛恨科幻!!”
李一阵烦躁,这种快要溢出来的才华让他垂涎三尺,偏偏又无法笼络到自己手中。
这种感觉太糟糕,让他忍不住痛心疾首的对着罗恩痛斥:
“你知不知道自己是在浪费,浪费上帝赋予你的天赋。也许在未来,你可能会成为一名享誉全美的文学作家。”
“别激动,李。”
罗恩站起身拿起李跟前的空杯子,走向厨房续茶的同时,慢悠悠的笑道:
“我会成为享誉全美,不,是享誉全球的作家,这一点我从未怀疑过,但唯独不是文学作家。”
李被罗恩这份狂妄的自信给气笑了,没好气道:
“我收回之前的话,那位阅历丰富的老人,说你是传奇时,绝对是在嘲笑你。”
“嫉妒!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仍旧热爱生活。”
罗恩把倒好的茶给李,顿了下:“李,我希望你成为认清现实的英雄,继续对我保持着热爱,而不是跟那个糟老头一样,满腔的嫉妒。”
“偶谢特!你说的对,我确实要认清现实,为什么到现在才发现你那么无耻!!”
李用力的搅动着茶杯,他为自己之前抛出橄榄枝的行为感到痛恨,同时也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转而说道:
“我们还是谈谈新小说和《人鬼情未了》的出版问题吧。”
谈论起正事,罗恩也收敛表情,从掏出香烟,甩了一根给李,
李点燃香烟,深深的吸了一口,才从公文包里,拿出《人鬼情未了》的出版合同。
首印依旧是2万册,版税按照约定涨到了百分之10。
这也是《Ploughshares》能给到非签约作家最高的版税分成。
合作年限还是三年。
李眯着眼睛透过烟雾,看向罗恩:
“先不急着看合同,你这两天找个律师看一下,签好字后,寄到公司就行,先聊一聊新小说的事。”
罗恩原本是打算拿出《少年派》的合同对照一番,要是没太大问题,就直接签了。
不过既然李这么说,他也就没再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结。
“既然你不愿意跟我们签约,有些话我也得跟你说清楚,非签约作家我们给到的稿费最高不会超过30美分,事实上,是不会超过25美分的。
但我觉得你这部新作很不错,目前来说,只要结局按照大纲上写的,我愿意申请到30美分。”
罗恩思忖了下,就点头道:“可以,30美分可以,不过我有一個问题。”
“是关于出版的问题吧。”
李似乎看破了他的想法,让罗恩一阵诧异:“你猜到了?”
“这不难猜,就算你不说,我也会讲。”
李笑着耸耸肩,罗恩的想法一直都很明显,再次喝了口茶,继续道:
“你上次做的很对,没有一口气签下三部作品,不然你这本新作要是用来出版纸皮书就太可惜了。”
《少年派》和《人鬼情未了》虽然出版纸皮书也很遗憾,但也勉强过的去,
毕竟这是快速拿到名利的必要代价。
但这部《楚门的世界》再去出版纸皮书,那就是对这部小说的一种糟蹋。
会让这部作品得不到权威的认可。
而且,他这次来,也是劝说罗恩不要过分的追求纸皮书,
有个一两部赚赚快钱就算了。
再多,那些主流的传统出版商,搞不好会直接把罗恩拒之门外。
真到那个时候,想要再进去,付出的代价,远远比现在大的多。
而且,李的杂志公司也对罗恩出版纸皮书有不小的意见。
有不少的董事认为,这会拉低自己杂志的档次。
好在,他们《Ploughshares》杂志是首印出版,
而与班坦纸皮书图书公司合作,勉勉强强用重印也说的过去。
但不能太多了,太多就是把主流出版商当傻子。
罗恩其实也知道这个情况,
放在后世,纸皮书也好,精装版也罢,哪怕是电子书,也不过是一种发行渠道。
但在这个年代不同,主流圈认可的就是传统精装版,
读者刻有的印象将精装版书籍视为收藏品和身份的象征。
而纸皮书被认为是一次性的快消品。
在深层次的解释就是,这是传统书商与纸皮书商之间的一场对抗。
纸皮书商利用快捷,便宜,快速的占领下层的读者市场,
面临着这种情况,传统书商直接掌握权威,
双方之间现在保持一种平衡。
等得到传统书商也忍不住要下场伸向纸皮书,或者有外在压力之下,这一分歧才会得到解决。
现下的情况,如果罗恩以后想要名利双收,成为享誉全球的畅销大作家,
那必然是不能继续沉浸在纸皮书市场。
这也是他为什么对班坦的首印量要求那么严格,
别到时候,赚不钱就算,还惹一身骚。
聊完了出版的问题,李又说起另外一件事,也是此行的主要目的,
“之前你的小说我都没有太高的字数要求,第一次是改制的原因,你和唐几乎占据整个杂志大半的文学刊面分量。”
“第二期,唐没有参与,我决定以你的小说为主,其他三篇都是短篇。”
“但不能总是这样,我们《Ploughshares》杂志毕竟是一家主流文学的媒体,再者说,还是得考虑那些签约作家的感受。”
其实最重要的李没有说,
一份正常的纯文学杂志,一般在150页之内,内容板块有很多细分化,小说,诗歌,点评,还有广告。
其中广告的比例占比百分之三十。
即便《Ploughshares》杂志比《纽约客》这种尺寸大很多,图片很少。
但其实能容纳的最高英文单词量也不会超过30万字。
李这两期也算是下了狠心,为了快速的吸引读者,将广告压制百分之5以下,
图片更是能省就省,尽可能腾出空间专门留给小说。
然后以一奇一正,直接让罗恩和唐·德里罗的作品占据大半个单期杂志。
好处就是,两篇长篇故事让读者一口气看的很爽,快速的吸纳一大批订阅量。
这种做法弊端也很明显,最明显的就是广告不足会直接影响运营。
再者,会引起内部签约作家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非签约这种待遇,他们签约意义何在?
还有就是如果长期让罗恩的小说占据超过三分之一以上内容,很容易误导读者,让他们以为改制成了通俗杂志,会让一大批的忠实老客户流失。
不说别的,这期就有不少老订阅用户打电话前来质问,隐隐有取消订阅的想法。
因此,李的意思很简单,罗恩的第三部作品,要么选择短中篇,要么选择分期。
罗恩一时陷入为难,这该死的,装不下的天赋啊,
头一次听说还有因为产量太高而烦恼的。
想了想,罗恩没有急着做选择,而是先问道:
“假如,我选择分期发表,但我新小说又写了出来,这個时候,去跟其他的杂志媒体合作,你们不会有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