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太子殿下何故谋反?

朱瞻玉虽然感觉到挺疑惑的,但是也没有拒绝,跟着朱高炽来到了他的书房。

“太子殿下。”

朱瞻玉想要行礼却被朱高炽直接给拉了起来。

“哎呀,你小子跟你伯伯不要这么客气。”

“今天找你来也是有些事情……”

“或者说是伯伯想求你办件事情。”

“您说。”

“你可能不知道老头子这段时间比较忙,一直都是我在监国。”

朱高炽一边说着一边还有些叹口气,似乎对于让自己监国的这个事情十分的不满。

其实上这一点朱棣做的确实是很不对,让太子监国让太子选拔人才,然后把军队的大权交给了朱高煦。

只能说老朱这个人其实上性格一直都不是很硬。

他既想利用自己这个大儿子又想把位置传给老二。

但同时又想让自己的大孙子成为下一任帝王。

如果他强行剥夺汉王和赵王的兵权,这两个王打死也翻不起风浪。

也不可能有着后面下面这一段儿。

“谁是你的盟友?谁又是你的麾下?”

“杨荣,杨士奇,杨溥,夏元吉,和157名死侍。”

一想到这里,哪怕是朱瞻玉都有些打心底里的同情眼前的这位太子殿下。

走出太子宫殿,朱瞻玉的神色有些复杂。

太子手底下的一个人发表了谋反的言论,还是大庭广众之下。

但是这个人完全就是扯淡,这是朱棣做的一个局想利用太子帮助让群臣同意自己完成北伐。

具体的情况他记不清楚了,但是这个局他破不了。

朱高炽明显也知道,所以对方交给了他一个很恶心的方法。

让他找两个人同时发表反叛的言论,这两个人要求是汉王和赵王的人。

如果只是太子手下的人发表出了谋反的言论,群臣可能会嗤笑一声。

一边觉得朱棣有些过分,一边会同意他的北伐。

但如果是太子和赵王手下同事说要谋反,群臣会慎重考虑然后想办法阻止朱棣。

但是如果太子汉王赵王手底下人同时说要谋反,群臣们会立马支持太子让太子监国,然后把朱棣赶去北伐。

因为太子一个人说谋反是个人都知道是假的

太子和赵王一起说群臣有一部分会相信从而产生恐慌的情绪不敢让朱棣离开。

但是如果他们三个都说要谋反,咱们群臣一定会立马的赶走朱棣,让他手握重兵前往北方。

因为汉王手上是真的有大量兵权的,赵王手上的兵权也不少。

所以他们一定会支持太子,因为如果让另外两个实权王爷,无论是谁当了这位帝王,对于他们都不利。

反而是太子虽然心机深沉而且极为的阴谋狡诈,但是表现出来的却十分的宽宏仁义。

这就是权谋之道,但是朱瞻玉确实也没弄懂,所以他还是决定按照太子的要求去办。

当天夜里酒楼职场有人从3楼坠了下来直接摔死。

酒楼之上有人大呼,吾等该死矣!

然后坠楼而下,只留下了墙壁上的一首诗。

金銮殿外起阴云,谋算机关算己身。

血色旌旗遮日月,野心权杖碎星辰。

龙椅难承千钧重,帝阙终成万骨尘。

终成枯骨埋荒草,何似当初做散人?

同时赵王府的客卿当街强抢民女,并在街道之上高呼。

“天下!大明的天下!赵王的天下!”

这两件事情一时之间震动朝野,几乎是在整个朝野之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汉王赵王同时要谋反,这可是在开玩笑。”

“一个是汉王的小舅子。一个是赵王的客卿,怎可开玩笑?”

“混账混账,他们难道要跟着太子一起谋反不成?”

朱瞻玉站在一边听着这些人的争吵,神色却没有任何变化,他抬起头看了一眼太子。

却发现太子正用赞赏的目光看着自己。

朱瞻玉反而是有些尴尬了,但是此时也没什么可说的。

伴随着太监的一声“上朝”。

所有人的目光都偷偷的看着朱棣,但是直到朝堂结束朱棣也没有提这件事情依据。

没有人相信他会不知道,只是对于朱棣的态度他们都在观望。

朝堂刚结束,两辆马车立马驶入皇宫,是汉王和赵王的马车。

这三位难兄难弟全部被叫在了金銮殿之上。

三个人并排跪在一起,眼神中都带着一丝无奈和委屈。

朱棣的目光狠狠的瞪了一眼朱高炽。

“你小子看什么看?先罚你一年俸禄!!”

“臣遵旨。”

朱棣恶狠狠的瞪着朱高炽,但是朱高炽却表现的很自然。

他又侧头有些目光复杂的看着老二和老三。

朱高煦急忙往前爬了两步。

“我的好爹爹呀,你得信我呀,那首诗真的不是儿子写的,儿子,儿子也没那个文化呀。”

“老子当然知道不是你写的,但是谋反这个事情你干不干的出来可要另说。”

朱棣白了一眼自己的二儿子,然后又看向了赵王。

赵王就有一些苦笑。他的客情确实强抢民女

哪怕他知道是有人算计自己,但是也无可奈何。

“儿臣义无谋反之心,请陛下处罚。”

“太子朱高炽手下客卿发表了不言之论,斩首诛三族。”

“汉王朱高煦的小舅子写下。某反诗句触及天威,念汉王妃贤良淑德,仅斩其全家,不涉及其他亲族。”

“赵王朱高燧,其手下客卿强抢民女,发表谋反言论,诛三族。”

“行了,你们三个小兔崽子都给我滚吧。”

朱棣有些气呼呼的瞪了三个人几眼,然后才让三个人立马滚蛋。

三个人自然不会多等,连滚带爬的就直接往外跑。

朱棣在后面没忍住,直接举起了几个大花瓶,就狠狠的打向了三个人的背影。

不过三个人早就受到过教训,速度格外的快。

整个事情告一段落,除了三个倒霉蛋以外,太子和陛下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太子会有更高的监管权,而当今这位陛下也可以出征。

永乐七年8月23日

明成祖朱棣出征鞑靼,正式向其宣战。

明成祖亲率三万重骑兵,进入蒙古族境内。

大明北方边境张辅率明朝百万大军镇压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