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集市之行
周六清晨,程雨晴在衣柜前徘徊了足足十分钟。手指划过那些从城里带回来的衣服——真丝衬衫、修身西装、蕾丝连衣裙,每一件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装束。最终,她选了一条简单的棉麻连衣裙,浅蓝色,是母亲去年寄给她的生日礼物,吊牌还没拆。
“太刻意了...“她对着镜子嘀咕,却又忍不住转了个圈。裙摆荡起温柔的弧度,衬得她被阳光晒成小麦色的皮肤格外健康。
院子里传来母亲轻微的咳嗽声。程雨晴赶紧收起嘴角不自觉的笑意,拿起梳子将头发挽成一个简单的发髻。几缕不听话的发丝垂在颈边,她犹豫了一下,没有别上去。
“晴晴,要出门?“陈桂芳靠在厨房门边,手里捧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药。她的目光在女儿身上停留了几秒,嘴角微微上扬。
程雨晴突然觉得脸颊发热:“嗯,去乡里集市看看。林技术员说...可以了解一下药材的市场行情。“
母亲“哦“了一声,尾音拖得意味深长。她慢悠悠地啜饮着汤药,眼睛却一直含着笑看着女儿。
“妈!“程雨晴窘迫地跺了跺脚,“就是普通的市场调研...“
“我又没说什么。“陈桂芳放下碗,从兜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钞票,“帮我带包红糖回来。“
程雨晴接过钱,逃也似的出了门。清晨的空气带着露水的清新,她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过快的心跳。村口的老槐树下,林卫东的摩托车已经停在那里,旁边还站着一个小小的身影。
程雨晴的脚步不自觉地放慢了。那个约莫五六岁的小男孩穿着明显大一号的T恤,正仰着头和林卫东说着什么,手舞足蹈的样子像只活泼的小麻雀。林卫东蹲下身,耐心地帮孩子整理歪掉的衣领,动作轻柔得不可思议。
“早...早上好。“程雨晴走近,声音比平时高了八度。
父子俩同时转过头。小男孩有一双和林卫东一模一样的眼睛,乌黑发亮,好奇地打量着程雨晴。林卫东站起身,喉结滚动了一下:“早。这是小松,我儿子。“
“阿姨好!“小松响亮地喊道,眼睛却盯着程雨晴的裙子,“你的裙子真漂亮!“
程雨晴蹲下身,和小男孩平视:“谢谢,你也很帅。“她注意到孩子的球鞋有些旧了,但刷得很干净,“几岁了?“
“五岁半!“小松骄傲地挺起胸膛,随即拉了拉父亲的衣角,“爸爸,这就是你说的种药材的程阿姨吗?“
林卫东的耳根突然红了:“嗯。上车吧,班车快来了。“
去乡里的路上,小松像只欢快的小鸟,不停地问东问西。程雨晴从孩子口中得知,他上个月刚过完生日,最喜欢吃西红柿炒蛋,最讨厌胡萝卜,幼儿园的王老师说他画画很有天赋。
“小松,别缠着程阿姨。“林卫东轻声提醒,但语气里没有丝毫责备。
班车摇摇晃晃地行驶在乡间公路上。小松靠窗坐着,鼻子贴在玻璃上,兴奋地指着路边的牛羊。林卫东坐在中间,高大的身躯在颠簸中不时碰到程雨晴的肩膀。每次接触都像是有细小的电流穿过,程雨晴假装整理头发,掩饰自己发烫的耳尖。
“小松妈妈...不一起吗?“程雨晴轻声问,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林卫东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瞬:“她...不在村里。“
“对不起,我不该问...“
“没关系。“林卫东看着窗外飞驰的田野,“五年前她就走了。去南方打工,再没回来。“
他的语气平静得像在讨论天气,但程雨晴捕捉到了那转瞬即逝的痛楚。她想说些什么,小松突然转过身:“爸爸!我看到集市了!“
乡里的集市比程雨晴想象中热闹。摊位沿着主街一字排开,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孩童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小松一手牵着父亲,一手不知何时拉住了程雨晴的衣角,三人自然地融入了人流。
“先去买书包?“程雨晴提议。
林卫东点头,却被小松拉着往反方向走:“先看小兔子!王老师说集市有小兔子!“
程雨晴忍不住笑了,任由兴奋的孩子带着他们穿梭在摊位间。她偷瞄林卫东的侧脸,发现他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目光始终追随着儿子。这个在田间地头总是严肃认真的男人,此刻柔软得像换了个人。
兔子摊前围满了孩子。小松挤进去,眼睛亮晶晶地看着笼子里毛茸茸的小生命。程雨晴站在他身后,不自觉地伸手护住,防止他被其他孩子挤到。
“喜欢哪只?“她轻声问。
小松指着一只雪白的小兔:“那个!但它耳朵有点黑,没人要它...“语气里满是心疼。
程雨晴的心突然软得一塌糊涂。她看向林卫东,后者已经掏出钱包:“老板,那只多少钱?“
回村的班车上,小松抱着装小兔子的纸箱,兴奋得小脸通红。程雨晴和林卫东并肩坐着,中间隔着一个熟睡的孩子和一只偶尔动弹的小兔子。
“谢谢你。“林卫东突然说,“小松很久没这么开心了。“
程雨晴看着孩子随着呼吸微微起伏的小肚子:“他很可爱。像你。“
“眼睛像他妈。“林卫东轻声说,目光落在远处的山峦上,“她嫌村里穷,说要出去闯闯...开始还寄钱回来,后来就没了音讯。“
程雨晴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班车驶过一片向日葵田,金黄色的花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去年听说她在深圳嫁人了。“林卫东转过头,直视程雨晴的眼睛,“所以,我现在是单身。“
这句直白的陈述让程雨晴心跳漏了半拍。她慌乱地移开视线,假装整理小松歪掉的衣领:“你...是个好父亲。“
林卫东似乎想说什么,但小松这时醒了,揉着眼睛问:“我的兔子呢?“
回村后,程雨晴先把小松父子送回家。林卫东住在村西头的农技站后院,两间平房加一个小院,简朴但整洁。院墙边种着一排向日葵,在夕阳下灿烂地绽放。
“要进来喝杯茶吗?“林卫东问,怀里抱着半睡半醒的小松。
程雨晴摇摇头:“妈妈该吃药了,我得回去。“她轻轻捏了捏小松的手,“下次再来看你的兔子,好吗?“
小松迷迷糊糊地点头,突然搂住程雨晴的脖子,在她脸上亲了一口:“阿姨再见!“
这个突如其来的亲吻让程雨晴愣在原地。林卫东也显得有些尴尬,匆忙道别后抱着孩子进了屋。程雨晴站在原地,脸上被亲过的地方火辣辣的,心里却涌起一股说不清的暖流。
晚饭时,刘婶来串门,带来一篮子新摘的豆角。看到程雨晴魂不守舍的样子,她意味深长地笑了:“跟小林去集市了?“
程雨晴正给母亲盛汤,差点洒出来:“嗯,看了看药材行情...“
“小林人不错,“刘婶自顾自地说起来,“就是命苦。媳妇跟人跑了,留下个吃奶的娃娃。他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还要工作...“
陈桂芳咳嗽两声:“小松那孩子挺懂事的。“
“可不是!“刘婶拍着大腿,“去年发高烧,小林连夜背着他走十里地去乡医院...第二天照常上班,谁都不知道。“
程雨晴想起林卫东那双粗糙的大手,指节处总有细小的伤痕。那不仅是农活留下的,更是独自抚养孩子的印记。
夜里,程雨晴躺在床上,听着窗外蟋蟀的鸣叫。她想起集市上林卫东看小松的眼神,想起他说“我现在是单身“时认真的表情,想起小松那个甜甜的吻...一种陌生的情感在胸腔里膨胀,既甜蜜又酸涩。
手机突然震动,是一条短信。程雨晴拿起来,看到林卫东的名字,心跳陡然加速。
“今天谢谢你。小松说你是他见过最漂亮的阿姨。PS:下周有个药材商来县里,要一起去吗?“
程雨晴把手机按在胸口,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斟酌了半天回复:“谢谢,小松很可爱。药材商的信息发我看看?“
发完又觉得太公事公办,赶紧补了一条:“他的兔子取名字了吗?“
几乎是立刻,回复就来了:“还没,他说要等程阿姨起。“
程雨晴把脸埋进枕头,无声地尖叫了一下。这种青涩的心动感,她已经很多年没有体验过了。
第二天清晨,程雨晴去地里时特意绕路经过农技站。院门开着,她看见林卫东正在给向日葵浇水,小松蹲在一旁喂兔子。阳光洒在父子俩身上,构成一幅温馨的画面。
程雨晴没有打扰,悄悄离开了。但一整天,那个画面都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
接下来的日子,程雨晴和林卫东的接触越来越多。有时是讨论药材种植技术,有时是商量去县里见药材商的行程,有时只是单纯地路过聊几句。每次见面,两人之间的气氛都微妙地变化着,既亲近又克制,像两条缓缓靠近的溪流。
七月底的一天,程雨晴正在院子里晾晒刚收获的黄芪,林卫东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封信。
“县农业局的回信,“他略显兴奋地说,“关于你申请的特色药材种植补贴。“
程雨晴接过信,快速浏览内容:“批下来了!“
“不止,“林卫东指着信纸下方,“他们对你母亲笔记里记载的古法种植很感兴趣,想派人来考察。“
程雨晴的笑容僵住了:“妈妈的笔记?我没提交过啊...“
林卫东也愣住了:“不是你寄的复印件吗?里面有很多传统种植方法的改良...“
两人面面相觑。程雨晴突然想起什么,冲进屋里,从床底下拖出那个木箱。翻检一遍后,她脸色变了:“少了一本...关于土壤改良的那本...“
林卫东皱起眉头:“谁会...“
“张富贵。“程雨晴咬牙切齿,“前阵子他来'道歉',在屋里转了一圈...“
林卫东的表情严肃起来:“如果是他拿的,为什么要交给农业局?“
程雨晴也想不通。就在这时,母亲的声音从里屋传来:“晴晴...来一下...“
陈桂芳靠坐在床上,脸色异常红润。她示意程雨晴关上门,然后从枕头下摸出一把老旧的钥匙:“我床底下的暗格...打开它。“
程雨晴按照指示,在床板下找到一个隐蔽的小抽屉。里面是一个牛皮纸包,打开后,露出一叠发黄的文件和几张老照片。
“这是...“
“你爷爷留下的,“陈桂芳的声音很轻,“关于那块地和...那些种子的真相。“
程雨晴震惊地翻看文件,其中最显眼的是一张泛黄的契约,上面盖着模糊的公章,日期是四十年前。
“林卫东...可以信任吗?“母亲突然问。
程雨晴抬起头,毫不犹豫地点头:“可以。“
陈桂芳长舒一口气:“那...叫他进来吧。有些事,该让你们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