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只欠东风

协商完原料采购事宜,刘志远吩咐小姑娘拿出订单合同等材料。

“Michael总裁,我想以此进行抵押,获得的贷款用于支持此次的采购费用。”

Michael翻了翻资料。

“抱歉,刘先生,您提供的材料,最多可以帮您获得30万美金的贷款。”

刘志远叹了口气。

“好吧。那就贷款30万美金。不过,我希望原料采购的资金,允许我分期支付。”

Michael有些迟疑,他可是十分清楚刘志远的资产情况。

“刘先生,这么做恐怕不行!”

刘志远说:“如果随后制定的采购合同,也是分期采购呢?贵行每次交付了一期的材料,我支付一期的货款,十分合理吧?”

经过刘志远的努力,Michael最终还是答应了。

一个小时后,刘志远带着小姑娘走出万国宝通银行。

“看来,我需要调整原先的计划。为了日后在制造业的发展,我有必要掌控一家银行。

就像现在的脚盆鸡一样,财团或合作或独立成立一家银行,通过银行从储户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用于支持财团在工业方面的布局。

至于六十年代的挤兑问题,这对穿越者来说,还是个事吗?有太多的办法应对了。”

小姑娘时刻注意着刘志远的神情变化,得知杜邦讹诈时的愤怒,走出银行时的沉重,坐在车上时的自信。她都看在眼里。

不愧是我朝思暮想的男人,始终都是那么厉害。

哪怕得知大名鼎鼎的杜邦想要讹诈,他都能迅速稳定情绪,并积极做出应对。比香江的那些二代们强多了。

小姑娘的崇拜目光,刘志远略微察觉到,他直接来了个摸头杀。

瞬间,汽车后座欢乐一片。

经过一番嬉戏,刘志远终于驱散了心中的阴郁情绪,独自进入了实验室。

“瓦力,来活了。”

瓦力通过机器狗确认了位置。

“志远,需要我帮什么?”

“还记得你当初提出的金刚烷合成方案吗?我们要实施了!”

瓦力闻言露出得意的表情包。

“志远,我说的没错吧?杜邦这类企业十分贪婪。

它们会想尽办法,榨取自己能够触及到的任何一点利润。

所以说,他们早晚会对未来制药的采购订单下手。

这一点,从杜邦家族的发家史就能看出,属于杜邦集团的企业文化了……。”

刘志远不想过多废话,毕竟药厂的金刚烷库存,只够产线生产数天,他必须尽快解决问题。

“瓦力,关于金刚烷的生产线,你有新的想法需要加入吗?”

瓦力顿时停止了喋喋不休。“额?没有!”

“那还不快点干活!”

刘志远像是驱使牛马一般,开始安排工作。

他先是选择了四楼的一角,让机器狗使用钢架和钢板等材料,通过焊接的方式,隔离出单独的一个生产车间。

然后将定制的设备——一台管式反应器,搬运并固定在车间内部。

接下来,便是将各种管道容器等,按照事先的设计进行连接。

就这么忙碌了三天,金刚烷的小型生产线终于出现在了眼前。

“瓦力,我记得你说过,杜邦设计的生产线,单条线产能高达5000吨/年。

我们的这条呢?产能一年大概是多少?”

机器狗原本晃来晃去的尾巴,一下子耷拉下来。

“额?大概是500吨的产能。”

只有杜邦生产线的十分之一啊,刘志远有些失望。

但想想也很正常,瓦力设计的生产线,毕竟是为金刚烷胺的生产而配备的,产能必须与金刚烷胺的市场需求相匹配。

在原本的历史上,杜邦是第一个将Schleyer法中的间歇式反应,升级为连续化管式反应器,实现四氢双环戊二烯的连续进料与金刚烷的连续出料。

该反应器采用耐腐蚀的合金钢材质,内部设计螺旋导流板以强化传质,反应停留时间缩短至5-8分钟。

瓦力参考了杜邦的设计方案,在反应器的前段安装加热组件,使其内部维持在110℃-120℃范围内,以促进异构化反应。

反应器的后段,设置了速冷结构,可以让原料骤冷至40℃以下,通过温差,诱导金刚烷结晶析出,减少副产物生成。

接下来,便是进行试生产的时候。

“瓦力,装入原料。”

机器狗接收到命令,操控机械臂,运转设备,将双环戊二烯投入上料口,随后是无水三氯化铝、氯化氢等催化剂。

产线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终于从出料口排出一片片的金刚烷颗粒。

“瓦力,计算一下生产成本是多少?”

“综合生产成本为60美元/公斤,略低于外部采购的成本。”

哪怕设备先进,技术领先,最终的生产成本并没有比外购成本低多少。

这也是刘志远之前没打算独立生产金刚烷的原因。

杜邦等企业深耕石油加工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某一环节的副产物乃至废弃物,有可能是另一条生产线的原料。

其成本降低的幅度,远比他这个初建的公司要好得多。

两个小时后,原料耗尽,生产线终于停止了工作。

刘志远望着容器内近半吨的金刚烷,这下终于有了原料。

为了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减少人工干预,刘志远随后让瓦力设计了输送结构,将生产出来的金刚烷,直接输入金刚烷胺的生产线。

在持续的改造中,时间缓缓来到了2月底。

从脚盆鸡采购的第一批原料,终于运输到了药厂。

与此同时,印尼出现亚洲大流感的消息也开始出现在报纸上。

而刘志远得到的消息更为详细,亚洲大流感最先爆发的地方是印尼的岛屿。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该岛70%的人口感染了亚洲大流感。

并且,随着部分岛民外出就医,印尼的各大城市,也开始出现了相关的病例。

望着仓库内堆放的各种原料,刘志远叫来威廉。

“原料已经齐备,通知下去,两条生产线同时开工。

人工缺口,通知悠悠立即展开招聘。”

为了达到更好的招聘效果,刘志远直接宣布药厂工人整体涨薪50%,提升到每月400港币。

同时,在刘志远的建议下,悠悠买下了《东方日报》的一个版面,专门刊登未来制药的招聘广告。

于是,刘志远第二天是被楼下的吵嚷声唤醒的。

打开窗户一看,嚯!数百人正排队等待面试。

刘志远和威廉两人,先后花费了两天时间,。终于将药厂空缺的岗位招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