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迂回悟剑
- 以假乱真:从氪命开始修仙
- 蓝月亮洗头发
- 1765字
- 2025-04-05 00:09:35
方茗没想到牧恒竟是嗜酒如命之人,多日逃亡奔波,直至今夜,才可酣畅淋漓地敞开豪饮。
也没想到对方酒品尚可,竟没动用一分灵力稀释酒气,以至于半壶下肚,眼神便开始迷离,胡话渐起。
见他喝得不尽兴,于是,方茗就跑到柜上,以牧恒的名义赊账,带回两大壶。
“方林,你这个狗东西!”
“跑哪去了!”
牧恒醉了,话语中“方林”含量极高,含“妈”量也极高,时而大笑,时而哭泣,拽着方茗的衣领怒吼,唾沫星子四溅。
“师叔,冷静!”方茗被晃得迷糊,还好牧恒未动用一丝灵力,不然自己这小身板怎么扛得住。
一番折腾,方茗一脸嫌弃地将烂醉如泥的牧恒拖回厢房。
临走时,身后传来的呢喃呓语却让方茗脚步一顿。
“剑意如微尘,破绽藏毫末,心念入微境。”
思索片刻,方茗顿时一喜,这三句话所述,分明是青萍掠影的观微之意。
再回头一看,只见牧恒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一只脚耷拉在床边,呼噜声已然此起彼伏。
有些忍俊不禁,这老家伙,想教却不肯大大方方,非得搞些拐弯抹角。
“谢了师叔!”
方茗走后,牧恒才翻过身调整姿势,自言自语道:“看在请老夫喝酒的份上,勉强教一下你。”
他哪里知道,后面的那两大壶酒,可都是用他名义赊的账,且还是上等好货。
“糟糕,上头了,脑阔疼。”
最终,在牧恒的醉呓中,夜幕逐渐被拉长。
......
接下来的三日,每天晨光未绽,方茗便起身至后院练剑。
手中木剑飞舞,古树上的叶片簌簌掉落,随后又被四起的剑光切成碎末,纷纷扬扬坠落,如同一场绿青微雨。
这一幕尽被牧恒收入眼里,在无人的角落暗自咋舌,惊叹于方茗的天赋与练剑的执念。
他能感受到方茗对剑道的理解,在一次次的出剑中不断拔高,每一剑似乎都比上一剑更为利索、自然,数不清从第几剑起,竟隐隐有了几分“青萍掠影”的神韵。
看得牧恒一愣一愣的,心中泛起妒意。
给这小子这般练下去,或许真能在炼气境前期就将“青萍掠影”领悟入门。
这三日,方茗一边不断挥舞木剑,一边冥思苦想牧恒所说的“剑意如微尘,破绽藏毫末,心念入微境”。
直至第三天,某一刻,当一剑刺穿落叶,随后剑气一荡,将其化作齑粉,方茗这才收回木剑,屏息而立。
这片落叶,恰好是院落中那颗古树的最后一叶。
至此,古树解脱,结束了三日的摧残,终于变成了光秃秃的模样。
微风拂过脸颊,方茗于脑海中不断回忆刚刚刺出的最后一剑,眼神逐渐变得明亮,心中如有所悟。
突然,他想起前世在手术台上执刀的时光。
那时,每一寸肌理的切割、每一丝血管的缝合,都需精准至毫厘。稍有偏差,便是生死之别。而今执剑,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观微,便是以神识入剑,洞察万物细微。”方茗豁然睁眼,木剑轻颤,剑锋忽如游蛇般探出。
这一剑看似随意,仿佛只是对空气无声地挥砍,但剑身青光骤起,神韵贯通。
这一剑,竟将屋内于摇椅上休憩的牧恒惊醒。
在牧恒睁大的瞳孔中,那块青石岩院墙,前几日他亲手示范时留下的剑痕隔壁不远处,悄然出现另一道剑痕,同样将院墙平整贯穿,其中剑气,仍然不绝。
砰!
牧恒下意识地一拍,摇晃的摇椅瞬间碎裂,他的身体也随之轰然坠地。
狼狈地爬起后,他的眼神依旧死死地盯着青石岩上,方茗留下的那道剑痕。
“他娘的,真给这小子练成了......这、这才三日!”
“见鬼了!”
不同于牧恒的震惊,方茗嘴上挂着的则是水到渠成的笑意。
这三日他夜以继日的练剑、思索,心无杂念,仿佛将整个人都献祭给了剑道,自然对剑道也有了深刻的感悟。
剑以手动,却由心发。
牧恒所说的“剑意如微尘,破绽藏毫末,心念入微境”,前两句皆是对表象的客观概述,而“观微”的真正精髓则在于最后的“心念入微”。
心为始,剑为终,剑心不分家。
但单论“心”一字对于小小炼气境而言未免太过抽象,事实上,“剑心”乃是剑道的一种高级术语,所谓“剑心通明”、“剑心纵横”则为对应的剑道境界,体现出执剑者对于剑道的感悟。
但这种境界太过遥远,故而方茗才会另辟蹊径,以神识入剑,让神识跟随木剑轨迹,体会那剑过青萍、浮光掠影的感觉,继而回归本心,领悟观微真意。
换而言之,方茗这三日有大半时间都是在琢磨,如何将一部分神识附着于木剑上、分割一部分神识的本体如何自然流畅地使出“青萍掠影”的剑式。
此法与灵剑山代代相传之法不同,灵剑山传统剑法是由心出发,靠的是执剑者本身对于剑的感知能力,通过不断感悟以锤炼心境,最终得以入微。
而方茗则是采取迂回的思想,亦可称为曲线救国,由剑带领自己体会,进而反哺于内心对剑道的感悟,最终同样能达到入微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