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药成!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 不早八的方糖
- 2353字
- 2025-03-26 10:00:28
万历皇帝轻轻掀开盖子,即便是在昏暗的隔间里头,培养皿里头的变化也依旧看得真切。
培养皿中间,浸润大蒜素的棉球还安安稳稳地躺着,而在经历一日余的反应之后,棉球毫无变化,可原本在其四周的金黄色病菌菌落,此刻像是被“吃”掉一般,空空如也。
最后,在棉球的四周形成一个透明的圆形区域,万历皇帝清晰地记得,张允修将这个圈叫做“抑菌圈”。
以此变化便可以证明,大蒜素可以抑制所谓病菌的生长!
万历皇帝的身子有些颤抖,盖子险些脱手坠地,好在还是安安稳稳地放置在书案上,他眼睛盯着培养皿里头的变化,眸子里的渐渐发亮。
对于万历皇帝来说,从小便是背诵阅览枯燥无味的经史子集,哪里有见过这般变化。
况且,这一切的变化,都处于他的眼皮子底下。
从将培养皿带回来,一直到放入隔间之中。
唯一能做手脚的,便是深受皇帝信任的张诚,可皇帝还是留了个心眼,在培养皿中,做了个小小的标记。
此刻也一般无二!
朕...成了!
万历皇帝的呼吸开始变得越发粗重起来,激动的情绪溢于言表。
轻轻踮起脚尖,张诚站在皇帝后头,终于看到了培养皿之中的变化。
实际上仅仅需要观察皇帝的情绪变化,便可知道实验定然是成功了。
刹那间,他心中妒意暗生,张允修这小子,此次又要哄得龙颜大悦了!
张诚心中这般想着,身子上却一点也不含糊,连忙将头磕得咚咚作响,这不伤及自己,将头磕得响亮,也是一门技术。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万民之福,今后疫病有此神药,不知要救助多少平民百姓,一切皆乃陛下福德所至.......”
相关话语,早就在张诚心中预演无数遍了,此刻说起来无比流畅。
可万历皇帝却抬起头,板起脸来训斥说道:“莫要瞎说!”
张诚吓了一跳,难道自己又猜错了?
却见皇帝又转过头看向培养皿。
“不急,况且未经验证,如何证明大蒜素能够治愈疫病?”
嘴上这样说,可皇帝却将这培养皿越看越欢喜,显然对于张允修的话,已经信任得七七八八。
而且比起在实验室之中看到这般变化,显然自己动手做实验,带来的震撼要高上无数倍!
沉吟了一会儿,万历皇帝又想到近来对于瘟疫的奏章,当机立断地说道:“事不宜迟,张伴伴你准备一下,朕要即刻出宫,去寻张士元!”
“陛下。”张诚犹豫了一下说道。“这于礼不合啊。”
哪有皇帝天天屈尊去寻臣子的道理?
“有什么不合的!”万历皇帝气恼说道。“此事关乎京城乃至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朕需要即刻等到验证!岂容片刻耽搁,让你去办便去!”
张诚连忙叩首说道:“奴该死!”
没过多久,皇城便有一架马车驶出,侍卫们不敢有所阻拦,他们都知道,此乃皇帝身边贴身太监张诚的车驾。
按理来说,张诚一介宦官身份,不该能够在紫禁城内乘坐马车,可近来有了皇帝的御旨,专程让张诚为皇帝沟通内外,了解民间瘟疫情形,便开此先例。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架马车实际上,大部分时候乘坐的都是当今圣上,万历皇帝。
“快些。”万历皇帝在马车上吩咐,随后想了想又补充说道。
“朝着棋盘街去看看。”
张诚明白,皇帝这是想要亲自看看,京城疫病是否与奏疏里头描述的一致。
他有心劝谏,可有了先前碰壁,便住了嘴,当即吩咐外头小太监朝着大明门方向行去。
大明门外,便是棋盘街的所在地。
万历皇帝怀里护着培养皿,透过帘子看向外头掠过的景象。
自张允修出现以来,他似乎行事越发的“离经叛道”了。
从前私自出宫这等事情,万历皇帝是绝迹不敢干出来的。
适才他跟李太后请安,险些以为偷偷出宫一事败露,没想到竟然是有惊无险。
可万历皇帝并不觉得后悔,相反对于这种“叛逆”“荒唐”的感受十分痴迷。
人越缺什么,便越渴求什么,压抑得越狠,反弹得便越厉害。
马车行进至棋盘街,速度渐渐放缓下来。
“陛下,棋盘街到了。”张诚在一旁提醒说道。
“嗯。”
万历皇帝将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险些被街道上的景象给吓到。
此时此刻,棋盘街往昔喧嚣已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诸多店铺紧闭大门,路上行人寥寥,有的几个却是送葬的队伍。
可行至一些医馆四周,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些民间医馆往往人满为患,门外的街道上,四处可见病倒在地上的患者。
哭泣、悲伤、苦痛声音不绝于耳,险些令万历皇帝有些崩溃。
张诚见到这样的变化,当即劝谏说道。
“陛下不可再看下去了,此处凶险,咱们还是先行去工坊吧。”
万历皇帝觉得自己的心揪在一起,亲眼所见之震撼,比奏疏上的文字要厉害上百倍千倍!
他此时此刻开始明白,自己从前在御案前批阅奏疏而流下的眼泪,有多么可笑。
呼出一口气,万历皇帝点点头说道:“即刻去工坊,朕马上要见张士元。”
小太监们也惧怕这棋盘街,当即快马加鞭,将马鞭抽得震天响,生怕自己染上了瘟疫。
马车声隆隆,一路飞驰,路过一处挂有“杨家医馆”的牌匾之下。
掀起的扬尘之下,医馆门口的病患丝毫不减,可医馆里头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这两日,杨济时衣不解带,不是去医馆内为病患开药诊治,便是时刻守候在儿子杨天成床榻之前。
大蒜素已经为杨天成服下,心中有所期待,可杨济时终究是忐忑。
这玩意儿,张允修信誓旦旦说可以治疗大头瘟,甚至大部分疾病瘟疫,可终究没有在人身上实验过,难说有没有功效。
杨济时最害怕的便是,此大蒜素非但没有作用,反倒加重了儿子的病情。
就在杨济时脑袋里头胡思乱想之际,他余光却瞥见杨天成的眉眼动了动。
“天成!”
杨济时顿时大喜,他当即上前用手背感受其额头温度,这烧竟真的退了!
“天成~”
又呼唤了两声,可就是这两声,让杨济时老泪纵横,他一把握着儿子的手,哭得撕心裂肺。
“天成!为父对不住你啊!”
在这哭声里,杨天成十分吃力地睁开了眼睛,他的面容依旧苍白,可似恢复了一些。
一睁眼,杨天成便注意到老泪纵横的老爹,他打量一下周围情景,显然早就对于自己的病情有了了解。
苏醒之后,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的病情似乎得到了缓解,难道说......
杨天成一把抓住老父的手,看向那一头凌乱的发丝,嘴里不由得有些酸楚,激动地说道。
“爹!你果然研制出来了!新的药方有效对不对?是源自哪个古籍?京城百姓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