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暗起风云
- 红楼:我的青梅是黛玉
- 不会飞的虎皮鹦鹉
- 2175字
- 2025-03-14 22:28:38
周之桃气得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你这是威胁我?妹妹,你莫要以为皇上会事事都顺着你。凡事要讲理!”
两人越吵越激烈,两名侍女都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卓良更是担心的要死。
这时候,他反倒是有些怨恨贾琮了。
贾琮啊贾琮,你不画《观音送子图》,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
等等,贾琮?
卓良灵光一闪。
就在气氛愈发紧张的时候,他默默开口了。
“二位,依老朽拙见,找作画的那贾琮前来再画一副可好?”
“贾琮?”周映荷眨巴了下眼睛,“没听过。”
“什么跟脚?”
“是那荣国府贾赦的庶子,年十三四岁模样。”卓良忙回道。
“嘁。”周映荷冷笑道:“荣国府的庶子。”
“不值一提。”她摇了摇头。
“此画,我志在必得。”
周之桃突然出声道:“我不同意。”
卓良顿时惊讶看向周之桃,脸上写满了为什么。
“难道卓掌柜没听过《送子观音图》多了就不灵验之传闻?”
周之桃淡淡说道。
“郡主说的是。”卓良叹了一声,便不说话了。
他用力挠了挠后脑勺的白发,苦苦思索到底要怎么办。
这边,周映荷冷哼道:“我也不同意,天无二日,宝不可同。”
“妹妹打算与我争到底了?”周之桃道。
“你说呢?”周映荷冷冷看着周之桃。
周之桃笑了笑,平静看向卓良,“卓掌柜,你说,该卖给谁?”
“按照规矩的话。”她补充道。
卓良顿时冷汗直冒,烫手山芋怎么到自己手上了。
“这,按理......”卓良嗫喏着,犹豫要怎么说才合适。
“卓良。”周映荷冷冷道:“你可要想好了再说,本公主的棍棒可不长眼。”
“我......我”卓良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嗯?”盯着卓良的周之桃眯起眼,拉长了音调,一张俏脸杀气陡生。
谁还没个公主气?
卓良第一次见周之桃对自己如此表情,心中慌得要死。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他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咳咳。”忽然间,卓良急中生智,话音一转,“老朽有个法子。”
“画的主人是贾琮,不如由他决定卖与谁好了。”
“他比我这个糟老头子更合适,二位觉得呢?”
死道友不死贫道。
卓良茅塞顿开。
贾公子,这事由你引发,你自己受着吧。
他浅浅松了一口气,小心翼翼看着周之桃和周映荷。
“可以。”周映荷抢先说道:“我同意。”
周之桃也微微点头,“好,我也同意。”
“不过,我有个提议。”她看向周映荷,带着询问的意味,“我肚子饿了,回府先吃饭。”
“卓掌柜去荣国府把贾琮请来,一个时辰后在此地见面,再由他来决定可好?”
“我想想。”周映荷垂眸片刻,沉吟道:“没问题,听姐姐的。”
“卓良,快去办吧。”
“好嘞。小人这就去。”卓良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躬身应道。
“我们走。”周之桃扭头便走,身后的两侍女忙跟上。
周映荷笑了一声,也往楼下走去。
卓良保持着躬身的姿态,直至莺莺燕燕都离开了阁楼后,才长长喘了口气。
“我这真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贾公子,你自求多福吧,莫要怪老朽。”
他已经能想到一个时辰后这阁楼该有多热闹了。
......
神都最繁华的大街上,有一座格外气派的府邸。
朱漆铜钉大门上悬着鎏金匾额,“义忠亲王府”五个太上皇御笔大字在晨曦下熠熠生辉。
门前两尊汉白玉雕成的镇府瑞兽足有一丈高,口中衔着金铃铎。
门里,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连绵不断,隐藏在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中。
居中的正殿中,一名气色很好,衣着华贵的五旬男子抿了口茶。
此人正是大靖已死去的废太子亲弟——义忠亲王。
他看向一旁半跪着的中年男子,悠悠道:“宁国府那长孙贾蓉说亲的事,你打听的如何了?”
“回王爷。”中年男子恭敬道:“我已经派人打听清楚了。”
“如今有四家大户人家有意将自家小姐许配给贾蓉,分别是那户部——”
“停。”义忠亲王打断中年男子,道:“我不关心谁家要把姑娘嫁到宁国府。”
“那王爷您的意思是?”中年男子有些不明白。
“蠢货。”义忠亲王骂道:“亏你跟了我这么多年。”
“难道不明白我的意思吗?”
中年男子名叫熊宇,乃是伺候了义忠亲王十五年的长史,对义忠亲王可谓是忠心耿耿。
抛开义忠亲王家眷的话,熊宇算是义忠亲王府的二号人物。
熊宇将头低的更低,拼命想了想,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他只好低声道:“臣愚笨,还请王爷明示。”
“哎。”义忠亲王叹了口长长的气,缓缓说道:“十五年前发生了什么事,你可还记得?”
十五年前?
熊宇心里咯噔一声。
那一年,正是春分时节。
有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揭发太子图谶,太子知对方证据确凿,也不辩解。
他只是朝着龙椅上暴怒的丰德帝怒吼道:“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
“请陛下退位!”
再后面,便是丰德帝挥泪废黜软禁太子,再未立嗣。
太子被废的同时,东宫的一众僚属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太子妃自缢而死,死前带走了太子的三子一女。
事后,丰德帝到故去十年的废太子生母,也是陪伴了丰德帝四十多年的孝德皇后陵寝前呆坐了一夜。
再出来时,便苍老了十几岁。
这件事至今都是禁忌,无人敢公开提及。
“如果王爷说的是那件事的话,臣当然记得。”熊宇的声音低的几乎听不清。
“记得就好。”义忠亲王缓缓道:“世人都以为我那死去的兄长三子一女都死了。”
“实际上,他那两岁出头的幼女并未死,已长大成人。”
“什么?”
熊宇惊呼出声,心里震撼不已。
这事如果大白于天下,又会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人是我救的,在你之前的长史因此事而死。”义忠亲王又道:“我那侄女如今生活在一普通小官宦之家中。”
“她和收养她的人都不知道真相。”
“知道内情的人,如今普天之下许只有六七人。太上皇、皇太后、我、你,忠顺王、礼亲王,还有.....”
义忠亲王停顿了,熊宇却猜到了最后一人是谁。
“我要你做的事便是。”义忠亲王盯着熊宇,一字一顿道:“你去和贾府说,我要说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