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噩耗连连

刘禅所不知道的是。

按照史书记载: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依阻南山,自然指的是在街亭以南的那条山脉,其主峰海拔超过千米,山脉更是横亘二十余里。

不下据城,很多人以为是街亭那里有一座城。

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这个不下据城的城,极有可能就是略阳县城。

为什么这么讲?

基本来讲,每座县城只有一座城池,城池都是建立在最重要的地方。

既能御敌,也能让百姓们居住城中,街亭所在位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也没有任何地方记载街亭那里有过城池。

除此之外,在险峻的地段还会设有关隘,主要是充当军事要塞。

街亭既非关隘,也非县城,不大可能会在此筑城。

古代战场,动辄跨度十几里、几十里,兵马多的范围甚至更广。

仅仅街亭南面的山脉,跨度都有二十多里。

街亭属于略阳县城辖地。

二者之间相距只有五十里左右,急行军一日即可抵达。若只计算略阳到街亭南山山脚的位置,距离会更短。

略阳本就是一个军事重地,城池坚固。

诸葛亮没有道理让马谡放弃略阳这座坚城,反而跑去街亭去以劣势兵力抵挡魏军主力。

除此之外,诸葛亮让高翔分兵驻守柳城,似乎也能成为佐证。

柳城也属于略阳辖地,类似于那种土城,像是大号坞堡,并非真的城池。

不过柳城的位置比较特殊,刚好与街亭、略阳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

柳城就是那个直角。

如果诸葛亮是让马谡守街亭,那么高翔的这个部署就很难理解。

因为二人是垂直分别驻扎在张郃南下的道路之上,假如是为了拦住张郃,为何不直接合兵一处?

假如是为了让高翔在后面防备郭淮,保持街亭粮道畅通,为何不直接南下屯兵临渭,驻扎于渭水之北?

如果诸葛亮原本的部署,是让马谡屯兵略阳,高翔屯兵柳城,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者几乎在相同的纬度之上,距离又很近,可以互为犄角,守望相助。

无论是张郃南下,还是郭淮北上,都要先经过柳城。

他们若攻柳城,略阳就能很快进行支援;若攻略阳,柳城也能断其粮道。

所以说。

刘禅自人生模拟器中,看到的汉军在街亭与魏军大战,不一定是诸葛亮本意。

还有一处有关街亭之战的记载: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

这里应该是说,马谡先不下据城,跑去街亭打算挡住张郃,却又舍弃水源上山扎营,所作所为皆让人费解。

没有哪处史料记载诸葛亮直接让马谡前往街亭,也没有记载让马谡当道下寨。

《诸葛亮传》中记载: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

这句话其实可以分两段来看。

前面是诸葛亮的命令,让马谡率领先锋军抵挡魏国援军;后面极有可能是马谡自作主张,率兵前往街亭与张郃交战。

前面马谡“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也可以作为佐证。

说明诸葛亮的命令,极有可能就是让马谡据城而守。

当然,历史究竟如何,很难讲清楚,刘禅现在也不可能知道,只是心中越发疑惑。

这个时候,他更加迫切的希望前往汉中,与丞相当面探讨这些问题,以解自己心中疑惑。

只是他身为天子,并不能随便离开成都,也一直为此而感到苦恼。

自从诸葛乔与张嶷二人,在沙盘模拟上互为对手以后,就有些惺惺相惜。

诸葛乔丝毫不在乎张嶷出身贫寒,反而甚相爱之,二人时常谈论兵法,终日不倦。

这一日,刘禅正在练武,忽然看到诸葛乔急匆匆跑了过来。

“伯松何故如此?”

诸葛乔面露焦急之色,道:“伯歧今日没来当值,我前去探望才知,他忽然得了重病,已经卧床不起。”

刘禅骇然色变,急忙问道:“是何病症,竟然如此严重!”

诸葛乔道:“我第一时间带着医师前去为伯歧诊治,只是此病甚为奇怪,浑身疼痛,手臂肿胀。”

“医师只能用药帮忙压制疼痛,尚且不知病因!”

刘禅急忙说道:“速带我去探望伯歧!”

张嶷可是刘禅得到七星续命灯以后,探查到潜力最大的臣子,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张嶷的忠诚度已经达到了85以上。

刘禅本来还想着,早点把张嶷派往汉中,跟随丞相或者赵云历练一番,以后也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未曾想,这个想法还没来得及施行,张嶷就如此突兀的得了重病。

“似张嶷此等人才,我此前人生模拟的时候都不见其踪迹,莫非就是因为忽然得了重疾而病逝?”

念及于此,刘禅不禁越发心急。

刘禅所不知道的是,张嶷虽并非因为此次重疾而病逝,却也是借钱治疗了数年之久,才勉强保住了性命。

不过自那以后,张嶷也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刘禅正准备前去探望张嶷,却见黄皓拿着一封书信,急匆匆跑了过来。

“陛下,汉中急信!”

刘禅本来想去探望张嶷,并不准备理会黄皓,不过得知是来自汉中的急信以后,却也强行按捺住心中的焦急。

“此信何人所书?”

黄皓道:“乃丞相府西曹令史赖厷!”

刘禅得知是赖厷的书信,不敢怠慢,急忙接过来打开信封,开始查看信里面的内容。

不多时,刘禅拿着书信的手就开始不受控制的抖动起来,脸上也满是悲色。

正心忧张嶷身体身体状况的诸葛乔,见状心中大惊,急忙问道:“陛下,可是汉中出了什么变故?”

刘禅哆哆嗦嗦的扬起书信,声音略显干涩的说道:“丞相府东曹属杨颙忽得重疾病逝,丞相接连垂泣三日,每日饭食所用也极少。”

“赖厷担心丞相身体,让我写信安慰丞相。”

诸葛乔亦面露悲伤之色,道:“父亲操劳国事,夙兴夜寐,时常通宵达旦,也唯有子昭能够劝谏一二。”

“今子昭忽然离世,不仅使朝廷痛失贤才,以后又有谁能劝谏父亲保重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