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有赏必有罚 扣钱大法

而每月一两银子的月钱,对比徽州地区的大多数活计,也给的较高,甚至对比大明的正规军都高。

卫所军就不必说了,根本就没饷银。当初驻军时已经给你分了田了,种多少跑去上交卫所的,便都是自己的,靠自己种地卖粮。种的好的,收成多的,就能收入更多。

至于田地被上面的军头侵占,甚至被私下卖给些富户大族,基本是没人管,卫所军的底层士兵,就跟军头的奴隶一样。不但被支使的做牛做马,甚至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不能随意离开军籍所在地。

这是平时驻军,若是遇到战争,要放下锄头拿起武器;或是开拔外地的话,则由朝廷给粮饷。早期也不是直接发银子,而是给米,每月八斗,每年不到十石。

后来改成发银子,每月才四钱,每年合共是四两八钱。不过这是单发的,吃住不算。

九边重镇的驻军,分七屯三守。屯田军种地,自给自足,守军是每月一石米,每年十二石。换成银子,是每年六两。

各将门精锐的家丁私兵是发双饷,这算下来才是每年十二两,每月一两。当然,在军营中吃住,这些都是免费的。

算上吃住这些折算的话,才比江河现在给的高。

这是卫所兵,还有如戚家军这种另招的专门募兵,也被称为标营兵,因为没授田,所以兵饷给的较高。

据说骑兵是一年十六到十八两,战兵十二两,守兵八两。除了发饷银,还另外配发米粮,马兵是八石,战兵六石,守兵四石,都是按年计。

明朝不仅官员傣禄给的低,底层的士兵更低。而且这都还是按足额饷银算的,很多时候根本发不够,甚至还会欠饷。因为欠饷而闹兵变的,可谓常年不绝,只是大小不同罢了。

据说戚继光去世后,留在蓟镇的那支戚家军,因为远征朝鲜回来后,朝廷一直欠饷不给,戚家军便因此闹了起来。结果在万历皇帝的暗中授意下,当时的蓟镇总兵把剩余的数千戚家军尽数屠戮,可谓丧心病狂。

为了欺骗这些戚家军乖乖受死,还特意交待,“明日校场领饷,勿着甲”。

这事是江河前世在网上看来的,也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戚家军那可太惨了。为这个狗屁朝廷拼死拼活的效力卖命,结果不但欠饷不给,还被自己人给举起屠刀屠杀。

万历这狗皇帝对张居正一党的清算,实在是太过了。明实亡于万历这话,不是没原因的。

此时江河话音一落后,下面的一百名伐木工立即开始议论纷纷起来,也有不少人开口提了些问题。

江河让他们举手提问,一个一个按顺序来,耐心回答。

待有问题的所有人提完后,一柱香时间便也差不多到了。然后所有人都选择了留下,没一个退出。

江河对此也不由暗自欣喜,松了一口气,主要还是月钱诱人,奖励丰厚。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肯出钱,几乎没什么事是没人不敢做的。哪怕他现在就提聚兵造兵,只要给的银子够多,照样有敢提着脑袋跟他干的。

做为在后世见多识广的穿越者,江河并不相信所谓忠诚、信义这些古典美德。而且他相信,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所以他要练兵,必须拿出实际的利益来,空谈理想与抱负是没用的。对江天一这种有追求的读书人,他还可以谈理想,谈抱负,谈未来,但对这些许多大字都不识的伐木工们,谈这些就完全无用了。

“当兵吃粮,卖命拿饷”,千古以来的传统就是如此。就算他想要搞思想教育那一套,也得首先把人聚拢起来,把兵招到手了,才能开始潜移默化地去逐步影响。

否则你空喊口号,连兵都招不到,再伟大的理想与抱负也是无用。大部分人都很现实,只会考虑自己切身相关的利益。而对于古代的普通小老百姓而言,“家国”二字,更是太远的东西。

一柱香燃尽,确定没人离开后,江河又抬了下手,让众人安静,再次开口道:“好,既然大伙儿都答应留下了,那我再重申一下,咱们这门差事的首要,就是令行禁止,听命行事,一切行动都要服从训导的命令与指挥。哪怕他下的命令是错的,也要先听从指挥。”

“万事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赏必然有罚。方才说了训练的奖励,但也有相应的惩罚。还请大伙儿都听清楚了,认真牢记,勿要轻易犯错受罚。下面请江训导示下……”

江河接下来又向江天一一指,江天一便拿过手上最上面的人员名单,开始宣读下面他们早已提前商量拟好的惩罚条例,“凡抗命不遵者,一次罚银五分,二次罚银十分,三次二十。事不过三,三次以上者,直接黜落。”

“即日起,每日巳初在此点卯报道,迟到者,一次五,二次十,三次二十,三次后黜落。有事未到,需提前一日请假。请假半日不扣月钱,请假一日扣五分,依此累计。未请假而不到者,扣五十,同样三次黜落……”

江河定下的惩罚规矩没有任何体罚性的,全部是扣钱。做为深切经历过的打工人,在他看来,什么都没有扣钱来的严重与长记性。

你体罚、劳动、关禁闭这些,就有那种混不吝,真的是不在乎。但你要说罚钱扣工资,除非真的不想干了,都得忍气吞声低头忍着,乖乖听话,服从领导。

一两银子等于十钱,一钱十分,也就是一两银子为一百分。犯两次错就要罚一钱银子,三次二钱,这就很严重了。想要保住月钱,就得好好掂量掂量。若是被黜落,那自然是一分银子的月钱也无。

众人听到这些处罚条例,又忍不住开始议论纷纷,而正议论间,江天一又刚好读到,“……列队期间,凡有疑问者,举手按序发问,凡私下喧哗议论者,一次五,二次十,三次二十……”

众人一听到这儿,连忙立即闭口噤言,生怕会被扣钱。而有些人因为担心会被扣钱,立即忍不住纷纷举手。

江河见状,便让江天一先暂停,然后他笑咪咪道:“我知道大伙儿担心什么,方才开口议论者,不罚银。念在大伙儿今日初训,都尚对条例不熟。这些条例,于次日起方正式执行。今日有犯错者,念及初犯,则罚抄训导条例五遍。”

众人闻言,立即不由松了口气地放下了手,但也仍是不敢再开口多言,毕竟罚抄五遍,也不是什么轻松事,尤其好多连字都不认得,要罚抄写起来,就更难了。

江河前世在网上看过一个春晚小品,赵丽蓉老师的经典,不是那个“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而是另一个《如此包装》。

这个小品桥段里,赵老师前期的一再屈从,都是来自巩总监的一句“扣钱”。小品最后还有反转,但现实里,大部分人则都会选择一再屈从,被人拿捏。

明末时期跟宋朝一样,也是一个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社会,尤其是在此时的江南地区,跟后世也有几分相像。为了挣钱,只能是给人当牛做马,看人脸色。

江河此时,也算是过了把前世万恶资本家的瘾,当了回底气十足的甲方。

江天一宣读完训导条例后,让众人消化了片刻,便立即开始了正式训练。

最开始的训练,就是江河以自己前世的军训内容为基础,再结合些《纪效新书》里的内容而成,基本还是队列训练那套,以训练士兵们的纪律性与服从性。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也是一支军队最为基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