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发席位最高,看到姬信被一拳打倒。最初的一刻,姬发有些吃惊。定睛一看,就觉得姬信是装作被打晕。
此时姬旦已经冲到姬信身边查看,片刻后姬旦转过身,给了姬发一个眼神。
这下,姬发完全放下心来。既然是姬旦暗示姬信没事,姬发心中最后的担忧也消散了。
姬信装晕,对姬发来说是大好事。洛地诸侯们的急切,一点都不让姬发生气。只有如此充足的反攻之心,才能确保诸侯们会全力支持伐商。
但这种情绪必须在姬发主导的秩序内才可以发挥出力量。
此时侍卫们已经封锁了大殿,姬信也在姬旦的“救治”下缓缓睁开眼。姬发能想到的,姬旦更加清楚。姬旦赶紧问道:“信,身体康泰否?”
姬信在王浩然的逼迫下,只能无奈地说道:“太宰,吾头痛。抚吾出门。”
姬旦只觉得姬信是真的长大了啊,心怀大慰。压制住所有表情,姬旦扶起姬信,兄弟二人离开了大殿。只留下了姬发与一众诸侯。
姬发同样很满意。等两人离开,姬发神色严肃地命诸侯们回到各自席位上,又撤下侍卫。
大殿中的气氛显得有些压抑。洛地诸侯知道闯祸了,全都不敢吭声。
姬丰看着如此场面,心中只剩下一个期待,却又觉得不太可能。
果然,姬旦很快回来。他向姬发回禀道:“大王,司马伤得不重。只是头晕。想来休息几日,便可公务。”
方才出去的时候,姬旦已经问过姬信,确定了姬信真的是在装晕倒。姬旦还不放心,又仔细查看了姬信的“伤势”,就见中拳的部分只是稍微红肿,真的没事。这才赶回来禀报。
这一拳打得挺好。只要姬信真的没事,那可就更好了!
姬发听完姬旦回禀,当即命道:“诸侯一时激愤,情有可原。吾等之敌乃商国,大周去年奋力作战,正是为夺回洛地。伐商之志不可变,伐商之事非一朝一夕。还望诸侯能体谅艰难。”
眼见大周司马姬信挨了一拳,既没有回击,也没有问罪。洛地诸侯们心头怒气已经消了不少。又见周王姬发说出如此体贴的话,洛地诸侯们觉得姬发还是贴心,便纷纷请罪。
姬发怎么可能问罪洛地诸侯,他笑道:“宴饮本为欢愉,不免如此。下次不可!奏乐!”
姬丰听到这里,心中大为失望。他布置许久,本以为能换掉姬信,不曾想本来好好地发展,竟然因为姬信装晕,就被彻底破坏。
难道是我看错了姬信?姬丰不禁怀疑起来。
就在此时,姬旦说道:“大王,臣命诸侯上礼乐。当时,司马姬信在崤函地御商,臣以为告知此事,会使司马分心。故不曾传讯。此次之事,全是臣之错。与洛地诸侯无关。”
洛地诸侯本就觉得打了姬信,姬发并无怪罪,这已经算是宽容。此时大周太宰姬旦又将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公开表示洛地诸侯无错。心中宽慰之余,也觉得大周王廷的确讲仁德。
而且大周并非只是现在讲仁德。自前任周王姬昌开始,大周做事就是如此。众人依旧不怎么信服姬发的军事能力,对姬发的仁德却不再怀疑。
姬发听到这里,笑道:“既然如此,便告知司马。礼乐还需数日,若是司马能赶上,便可献上。”
“遵命。”姬旦应道。然后退了下去。
经过姬发与姬旦君臣这么一番应对,朝贺气氛再次回到正轨。一众诸侯们也安心地继续观赏起大周礼乐来。
这边姬信已经回到司马府。想到今日委屈,姬信心中悲愤,忍不住就向王浩然抱怨。
等姬信絮絮叨叨说得精疲力竭,王浩然才开口说道:“你觉得是令诸侯们信服,能铸就你贤者之名。还是为大周击败大商,能铸就你贤者之名?”
“可那些人做错了。”姬信并不准备接受王浩然的看法。
“然而,在伐商的时候,那些诸侯是真正的友军。”王浩然尝试让姬信能更理性一些。因为王浩然真的不想没事就替姬信直接出面。
姬信也知道这道理,只是他就是气不过。等到了傍晚,姬旦派人来传话的时候,这种情绪到了极点。
等使者刚走,姬信已经愤懑地向王浩然请求道:“鬼君,请住我制礼乐!”
“何必呢。你就算是做出来,只会让大家面子上都不好过。”
听了王浩然的劝告,姬信坚定地答道:“不!我就是想看到有人面子上不好过!”
此时姬信当然知道王浩然会反对这么做,但姬信就是觉得自己非得干点啥不可。见王浩然不吭声,姬信自己回到大厅,开始思考起该如何制作他的礼乐。
王浩然这三年一直存在于姬信意识中,知道姬信的音乐水平,索性不吭声了。任由姬信自行发挥。
最初,姬信尝试从《云门大卷》里找灵感。不到30分钟,他的脑袋就开始昏昏沉沉。
然而姬信不服气,他尝试换了周国的《大武》作为参考。这次连10分钟都没能坚持到,姬信的脑力被彻底耗尽,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就在姬信沉睡之时,姬丰等人却没睡。这次的失败是如此彻底,姬丰等人完全没有睡意。
作为此次的主谋,姬丰遭到了同伙的抨击,“司马,汝看错了姬信!”
姬丰作为大周副司马,并不接受这个看法,他冷冷答道:“是吾等都看错了姬信!”
这时代大周朝廷控制的人口最多不过300万。能够参与政治的大概是1%,3000人。能在朝堂上搞事的满打满算只怕不到300人。这些人,暂时还积累不出什么了不起的政治内斗经验。
当姬丰使用了先把责任推给所有人的话术,立刻让同伙们不知该说什么。姬丰见镇住了场子,并没有继续抨击众人,他说道:“姬信并不在意大周士卒性命!”
姬丰等人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不是大周忠臣,即便搞掉姬信的谋划遭遇挫败,他们也没有放弃。有人建议道:“不如找洛地诸侯详谈?”
姬丰摆摆手,“先等姬兰那边回话?”
此时姬兰正在与他的堂弟姬桂两人吃酒。大周重农,所以对于需要粮食的酒,管得比较严格。唯一可以放开限制的,只有在岁贺时期。
兄弟二人几碗酒浆下肚,话就多了起来。姬桂先和姬兰聊了一阵打仗的事情,其间吹捧姬兰一番。这才问道:“兄长,许多人都以为兄长可出任司马。”
姬兰听到这话,第一时间心生无奈。他的确很想领军横扫商军,立下功业,最终也能位列三公。然而现实中,姬兰面对大商精锐,总是被横扫的那一方。
不过这心情刚起,姬兰突然警觉起来。他不禁沉下脸色,问道:“何人所说?”
姬桂倒是个懂人情的,他不说是何人所说,只是问道:“兄长,那姬信到底有何能耐。还请兄长告知。”
姬兰听到这里,心中大大不快。便试探道:“姬信年轻,可他乃先王庶子。总是不能随便说他不是。”
姬桂听姬兰话风变了,当即说道:“姬信误国!”
“如何误国?”姬兰说着,已经给姬桂倒上酒,举起了酒杯。
姬桂端起酒一饮而尽,带着心中的怨气,向姬兰解释起来。
大周曾经向大商称臣数百年,好不容易有了今日地位。既然大商不可胜,大周完全可以再次称臣,熬过这段艰难岁月,再次寻找到机会。
出于对大周的考虑,搞掉姬信这个伐商激进派中的激进派,才能推行对大周更有利的决定。
当然,姬桂也表示,姬信对大周的确有功,不能抹杀他的功劳。现在大家想搞掉姬信,不是要将姬信流放,而是让姬信让出司马的位置,乖乖去领地当诸侯。
姬兰对此倒是不置可否。此类的看法并不是秘密,不少周国大臣与诸侯在私下都提出过类似看法。姬兰虽然希望能够击败商军,却也不觉得这些看法有什么对错。
又喝了一杯,姬兰问堂弟姬桂,“下一任司马由谁出任?”
姬桂已经喝得满面红光,他立刻答道:“自然由兄长出任!”
姬兰着实没想到,那帮人居然把主意打到了他头上,立刻变了脸色,对着姬桂喝道:“吾做不了司马。”
“兄长……”姬桂赶紧尝试继续劝说。
却没想到姬兰腾地站起身,对着他的侍卫命道:“送客!”随即丢下姬桂,直接回后厅去了。
看着身边两位看着客气,却没有丝毫苟且的侍卫,姬桂无奈地站起身,随着侍卫出了大门。在大门处狠狠地往里面瞪了一眼,姬桂转身离去,赶紧去通报消息。
此时姬丰等人也在等。见姬桂居然回来得比想的要早,有人欢喜,但姬丰却觉得事情恐怕不如意。
果然,姬桂黑着脸,将遭到姬兰拒绝的事情说了,弄得一众大周主和派忠臣们都说不出话。
最终,有人打破沉默,弱弱地问道:“不如请太师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