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巨稳稳驾驭着青玉飞舟,如同一抹青色的流光,向着大乾山疾驰而去。一路上,但凡途经村落、集镇亦或是城池,他总会适时落下。
全凭冥冥中的缘分,挑选一户人家,取其灯火。
每到一处,他都会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有时慷慨赠予银两,为生活困苦之人解燃眉之急;
有时施展医术,治愈那些疑难杂症,还患者以安康;
有时不辞辛劳,捎带一封书信,传递亲人间的思念。
如此这般,历经三个多月的漫长旅程,跨越万里路的迢迢征途,走访近万座村落,踏遍数百座城镇,终于集齐了万家灯火,只待回到大乾门便进行精炼。
之后,飞舟行至乾山南部,缓缓驶入大乾群山。
飞舟继续朝北行进,约莫两刻钟的功夫,前方那直插云霄、高耸入云的七星峰便映入眼帘。
杨巨轻轻提起飞舟的高度,径直朝着七星峰的峰顶飞去。
不多时,七星峰的九座峰顶便赫然出现在他的身下。
以正中巍峨雄伟的首正峰为核心,其余诸峰呈拱卫之势分布。里圈有二峰,外围环绕着四峰。
每一座峰顶上,皆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玉桥索道纵横相连,宛如仙境。
首正峰尤为雄伟壮观,其上坐落着一座白玉大殿,那是供奉历代元婴老祖的神圣之地,庄严肃穆,令人心生敬畏。
里圈的二峰,分居正北与正南。正北峰,又名“仙论峰”,每当宗门遭遇关乎兴衰存亡的紧要大事,元婴老祖便会在此召集金丹修士商议对策。
极偶尔的情况下,也会召集筑基修士,但炼气弟子绝无可能登上此峰。
正南峰,则称“传法峰”,声名远扬的传法楼便屹立在这座峰上,杨巨往昔也曾去过几次。
外圈四峰之中,最为重要的当属东南峰,名为“庶务峰”,这里是处理宗门日常重要事务的关键所在。
至于外圈的其他几峰,则负责处理一些琐碎繁杂的宗务。
杨巨初入宗门之时,曾由顾伟师兄带领,前往外围最西面的那座峰,当时有一位师兄,将他的名姓记录在了一张书卷之上。
而此次,杨巨的目的地正是“庶务峰”,他要去拜见掌管宗务峰的管事,也就是被尊称为“庶务大总管”的魏高师兄。
早在灵药园时,杨巨便听闻过此人的事迹。魏高师兄亦是散修出身,机缘巧合之下,踏上了修仙之路,后来拜入大乾门。
筑基之后,有幸被西门师祖收为弟子,并一路修炼至筑基期大圆满境界。然而,冲击金丹未能成功,遂被西门师祖派至庶务峰担任管事,据说已在此任职近百年之久。
只见杨巨驾驭飞舟,稳稳落在庶务峰的南部。收起飞舟后,他便朝着正中的一座大殿走去。
尚未行至大殿门口,便见一位身着白衣的炼气弟子,迈着小步匆匆迎来,径直朝着杨巨恭敬下拜,口中说道:
“庶务峰楚子岩,恭迎师叔驾临。敢问师叔,可是烟霞山的杨巨师叔?”
杨巨微微一愣,随即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意。
那楚子岩见状,赶忙像是受了莫大抬举般解释道:
“回禀师叔,门内筑基期的师叔师伯,弟子大多眼熟。方才见师叔面生,却又身着大乾道袍,便料想定是新近筑基的杨师叔到了。”
杨巨了然一笑,心中暗自觉得这弟子聪慧伶俐。随后,楚子岩引领着杨巨,走进大殿。
两人在大殿内左拐八拐,不多时便来到一间古朴典雅的客室之中。楚子岩告知杨巨稍作等候,他即刻去请魏师伯前来。
在杨巨等待之际,又有一名容貌秀丽的女弟子前来为他奉上灵茶。
上茶之时,杨巨不经意间看了她一眼,却惊觉这女弟子回眸望向自己时,眼中竟隐隐含着一丝媚意。
仅从这两人的态度,杨巨便深切感受到,峰内同门对待如今身为筑基修士的自己,与之前身为炼气弟子时,已是截然不同。
炼气之时,他们眼中似乎全然没有自己的存在,而此刻,他们眼中却仿佛只有自己。
等待不到一刻,便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紧接着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杨巨赶忙起身,只见一位身着绿衣、面相平凡,宛如俗世教书夫子般的老者,正满脸笑容地出现在门口。
杨巨稍用神识感知,便察觉到对方周身弥漫着金系灵力,修为远在自己之上,已然达到筑基期大圆满,此人必定是魏高师兄无疑。
杨巨赶忙躬身,深深一拜道:
“后进杨巨,见过魏师兄。”
他深知,魏师兄虽貌不惊人,但能执掌庶务峰百年,必定有着过人之处。
只见魏师兄快步向前,微微弯腰躬身,头低至与杨巨平齐,同时伸出双手将杨巨扶起,一边扶一边连声道:
“师弟可使不得,师弟可使不得,在下不过是宗门一老吏罢了。”
扶起杨巨后,魏师兄又极为亲和地请杨巨入座,自己也紧挨着坐了下来。
随后,魏师兄对杨巨能在幽潭岛成功筑基,且在六十岁这般高龄筑基,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他直言杨巨乃是大乾五百年来难得一见的不世奇才,日后问鼎金丹,必定大有希望。然而,对于杨巨筑基的具体细节,他却只字未问。
茶过三巡,魏师兄轻轻放下茶杯,朝着杨巨拱手说道:
“师弟,怀秀师叔召你回宗,至今也有段时日了。如今已至申时一刻,你看咱们是否尽快前往首正峰老祖殿,好让你早些去拜见怀秀师叔她老人家?”
魏师兄的语气,更像是在与杨巨商量。
杨巨闻言,立刻站起身来,连连点头,恭敬说道一切但凭师兄定夺,态度甚是谦卑。
至此,杨巨心中已然明白,宗门已将自己划归到怀秀师祖一脉,自己与肖俊师祖一脉算是彻底脱离了。
随后,两人一同走出那间客室,穿过庶务峰大殿,来到了庶务峰与首正峰相连的石桥处。
这桥全由青金巨石汇聚而成,在七星峰灵力的托举下,稳稳横跨两峰之间。一眼望去,石桥竟有二三十多里长。
首正峰地势较高,桥面朝着首正峰向上倾斜,平铺的青石桥面上,间隔着不时出现向上的台阶。
在桥头旁,魏师兄礼让杨巨先行,杨巨赶忙回礼“请”。
几番推脱之后,最终还是魏师兄率先走上了石桥。毕竟这是前往首正峰,众人皆心怀敬畏,绝不敢有丝毫怠慢,选择御空而行。
两人一边在桥上缓缓走着,一边继续交谈。从魏师兄口中,杨巨得知,这三十年来,宗门的境况越发式微。
原本的十五位金丹修士,如今仅剩下十三位。
一位李姓师伯,因寿元耗尽兵解离世;
还有一位丁姓师叔,十二年前外出时不幸身受重伤,归来不久便溘然道消。
筑基修士的数量,也从三十年前的两百上下,锐减至如今的一百七十一人。
其中,有的是寿元耗尽坐化,有的遭遇意外身亡,还有的自行返回了家族,甚至有两人转投了紫阳宗。
杨巨已然是近三年来,大乾门唯一成功进阶筑基的弟子。
就连炼气期弟子,也比三十年前少了许多,大乾门所属的家族中,部分已然开始将自家子弟送往紫阳宗。
并且,近几年紫阳宗越发猖狂,在乾山境内,袭击大乾弟子的事件愈发频繁。在魏师兄看来,杨巨此番归来,正是时候,当前宗门正值用人之际。
两人说着话,不知不觉便到了桥对岸,登上了首正峰。
举目四望,这首正峰顶上,唯有两样最为瞩目。其一便是那间宏伟壮观的白玉大殿,单单两扇殿门,便足有五六十丈高,气势恢宏。
另一样则是殿前那宽阔的平台,平台正中央,矗立着一个一丈见方的硕大石钟。这石钟没有任何支撑,却稳稳悬于地面,显得格外醒目。
见杨巨的目光落在那钟上,魏师兄微笑着介绍道:
“这是闻正钟,钟声一响,便能传遍整个大乾山。”杨巨微微点头,便与他一同朝着大殿走去。
行至大殿二百步处,魏师兄停下脚步,杨巨也随之停住。抬头向上望去,大殿门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老祖殿”。
这三个字虽然表意通俗,但其笔力却无比浑厚。杨巨只看了一眼,便仿佛感觉有万斤重压朝着自己袭来。
只见魏师兄面向殿门,端正身姿,仔细整理了一下道袍,而后极为恭敬地拜了下去。
杨巨见状,赶忙紧跟着一同拜下。接连三拜之后,魏师兄与杨巨起身。魏师兄右手一挥,一杆九龙法杖瞬间出现在他手中。
他高高举起法杖,口中念念有词,只见一股黄色灵力,从法杖龙口处喷涌而出,直直冲向大殿的两扇巨门。紧接着,“轰”的一声闷响,那两扇门缓缓打开。
门一开,魏师兄转头看向杨巨,伸手朝前一招,大声说道:
“师弟,请!”杨巨听闻,猛地提起神识,沿着门线正中,不偏不倚地走了进去。魏师兄则紧随其后。
待两人进入大殿之后,大殿中的数万盏灵灯瞬间亮起,光芒耀眼。杨巨一下子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只见大殿的正中,是一座灵力极为浓郁的小青山。在这小青山的南侧,面向殿门的一侧,整齐排列着大乾门历代元婴老祖的灵位。
每一个灵位,都占据了不小的一片青山,从那青山山顶开始,一直延伸至半山腰处。从初代老祖大乾真人往下,共计二十九人。
最后一位是燕赤老祖,他正是东方冕老祖的师尊。
看到这些元婴老祖的灵位,杨巨心中顿时明了,为何大乾门总是自诩为道门正统。这时,魏师兄站在杨巨身旁说道:
“从大乾真人老祖,到张风老祖,再到燕赤老祖,一共二十九人,这便是我大乾数万年的仙业传承。可惜东方老祖不幸身死在外,遗骨至今未能寻回,故而无法在这座青山上立下灵位。
师弟,在大乾历代老祖面前,拜一拜吧。”
听闻此言,杨巨快步走到青山正前方的蒲团旁,而后双膝跪地,极为诚恳地俯身磕了下去。
这时,魏师兄又取出一块青玉,以灵力将其送入大殿高空,并高声喊道:
“今有大乾弟子杨巨,入宗四十载刻苦修行,终得进阶筑基之境。祈愿大乾历代老祖护佑,福泽加身,气运长久。”
随后,就见那小青山上的二十九个灵位,瞬间光芒大盛,一道道无形之力,从灵位中汹涌传出,冲进了那块青玉之中。
约莫两息之后,青玉缓缓落下,恰好落在仍跪在蒲团上的杨巨身前。杨巨凝神细看,只见那青玉上有一行竖字——“大乾门杨巨”。
而玉体内部,还有一股气流在缓缓流动,虽然说不清究竟是什么,但只看一眼,便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魏师兄又说道:
“师弟,拜谢各位老祖吧。拿了这块玉牌,你便真正成为我大乾门人了。”
杨巨闻言,再次虔诚地磕了下去。起身之后,他小心翼翼地收起了那块青玉。
随后,魏师兄带着杨巨离开了“老祖殿”,那两扇青玉巨门,在他们身后自行缓缓关上。
来到殿外的平台上,杨巨正欲朝着石桥方向走去,却被魏师兄一把拉住。魏师兄指向平台正中央的那座大石钟,笑着说道:
“师弟,敲一下这闻正钟。”
杨巨微微皱眉,面露不解之色。魏师兄见状,又笑着解释道:
“用你全身的灵力来敲。敲响闻正钟,好让我乾山,让大乾各灵脉,都知晓你来了。”
杨巨似有所悟,看着那闻正钟,缓缓点了点头。接着,他稳步走到闻正钟的正北边,约五十步处,站稳身姿。双手用力握紧,开始提聚体内灵力。
刹那间,他体内的经脉之中,浑厚的木灵力如汹涌的洪流般快速澎湃涌动,血魂魔火也在丹田之中飞速转动,引得全身灵力开始迅猛聚力。
聚力极速攀升,仅仅几息之后,血魂魔火便已破体而出。紫色烈焰在杨巨周身熊熊燃烧起来,周身数丈内的空气,仿佛都要被这精纯的火力震得粉碎。
见此情形,不远处的魏师兄脸上,已然露出了震惊之色。
只见杨巨双眼之中灵力喷射而出,猛地向后抽身,全身灵力瞬间凝聚于右拳之上。他咬紧牙关,眉眼一横,一声低吼,右拳全力向前轰出。
刹那间,一股无比精纯的紫色灵力,如同一道利箭,冲向了那闻正钟。石钟瞬间遭受重击,钟身剧烈晃动,仿佛随时都会被震裂。
几乎同时,一声“咚…”的巨响传来,这声音无比古朴苍凉,以闻正峰为中心,朝着四面八方疯狂扩散而去。
灵力冲撞所形成的冲击波,如同一圈圈巨大的圆环利刃,肉眼可见地向外极速扩冲,仿佛要将这片天地斩成两段。
离得较近的传法峰上,几名炼气弟子,直接被这股冲击波掀飞了数十丈高。
一旁的魏师兄,也赶忙提起体内灵力,仿若身负万斤重物般才勉强稳住身姿。
看着收起灵力的杨巨,魏师兄满脸震惊地赞叹道:“师弟,打得好根基啊!你的本命之灵化成的仙基,竟是如此精纯深厚。”
此时,在大乾群山的各个角落,有十多个修士,或是正在盘坐修炼,或是正忙于手中事务,皆因闻正钟响而有所反应。
闻正钟响,意味着又有弟子筑基了,可这次为何事先毫无听闻呢?
而在七星峰北边五百余里处,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上,浓郁的火灵力在云霄山顶汇聚,托起了一座浮山。
在那浮山上的一间密室中,一位身着红袍、满头白发,看似四十岁上下的女修,也缓缓睁开了双眼。只听她开口冷哼道:
“哼,这小子,如今才来。他莫不是敢对我有什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