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离去后,天地间仿佛陷入了一片寂静与空旷,只剩下无垠的海水、漫天纷飞的风雪,以及茕茕孑立的杨巨。
他在岛岸上独自伫立了片刻,任由风雪拂面,思绪也随之飘荡。随后,他迈着沉稳的步伐,一步步缓缓返回小青山洞府。
进入洞府石殿,杨巨先将沈丽留下的药材与灵石妥善收好,而后径直走到石殿正中。
在灵脉洞眼南侧两步之遥,他轻轻盘坐在蒲团之上,双目微闭,静心调息。片刻后,待灵力与神识皆调整至最佳状态,他伸手取出一只火系灵兽。
那是一条火蟒,由于长久未进食,此刻正处于冬眠状态。
杨巨轻弹手指,一抹血焰如灵动的精灵般悬浮至他身前两尺之处。火蟒似有所察觉,原本蜷缩的身躯微微一动,鳞片上瞬间冒起丝丝火光。
然而,杨巨怎会给它机会逃脱。这几只灵兽皆为一级上阶顶峰实力,他故意不给予它们进食与灵气补充,以此削弱其力量,如此在炼化时便能更为从容。
紧接着,杨巨运用御兽环安抚这只灵兽,待其情绪稍稍稳定,那血焰便如饿虎扑食般迅速窜入灵兽体内,疯狂吸食其精血与本命之灵。
火蟒陡然感受到生命在飞速流逝,全然不顾杨巨的安抚,拼命挣扎着试图逃离,可惜为时已晚。
不过短短三五息之间,火蟒的精血与灵力如决堤之水般迅速流逝,原本饱满的身躯瞬间干瘪,化为一具干瘦的蟒尸。
与此同时,血焰裹挟着一朵一寸大小、形似火蟒的本命之火,从蟒头处缓缓飘出。杨巨眼疾手快,立刻拿出一个玉瓶,将这火蟒的本命之火小心翼翼地装入其中,旋即盖上瓶盖。
完成这一切后,杨巨长舒一口气,此时他额头早已汗水涔涔,灵力也几近枯竭。他赶忙服下一枚阳灵丹,随即坐下,闭目凝神,开始调息恢复。
……
时光流转,不知过去了多久,小青山灵脉旁,杨巨身前正漂浮着九个玉瓶。只见他面色凝重,一声低喝,九个玉瓶同时开启,九条本命之灵仿若火焰精灵,欢快地围绕着他翩翩起舞。
杨巨周身灵光大盛,如同一层璀璨的光幕,将九条本命之灵尽数包裹其中。他双手快速掐动法诀,不断缩小灵光的范围,试图让九条本命之灵聚拢融合。
数个时辰悄然流逝,杨巨早已满头大汗,体内灵力也几近见底,然而那九条本命之灵虽被灵光包裹在半尺大小的圆球内,却始终无法真正聚拢。
“唉!”杨巨不禁轻轻叹了口气。他心中明白,这是由于自身灵力不足,且这九条本命之灵的境界原本便超过自己。尽管此刻它们有灵无主,但九条合在一起,绝非他能轻易掌控。
杨巨随即眉头紧锁,眉心处陡然放出血焰。那原本如烛光般微弱的血焰,在他输入灵力之后,瞬间涨大至一尺之长。紧接着,血焰在他的操控下,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将九条本命之火团团围住。
这些本命之火,见到血焰,竟似老鼠见了猫一般,拼命地向内挤成一团,生怕沾染到分毫。
杨巨见状,一声冷笑,双手朝前奋力一伸,将体内所剩不多的灵力尽数输入血焰之中。血焰得到灵力滋养,开始不断向内压缩。
在血焰的强大压迫下,九条本命之火逐渐聚拢、融合。先是两两融合,化作四朵火焰,而后这四朵又渐渐合为两朵,最终彻底融为一体,形成一团散发着强大灵力的红色火焰。
本命火焰融合完成后,似乎不再惧怕血焰,静静地悬浮在那里,安然等待着血焰靠近。看着本命之火成功融合,杨巨心中一阵欣喜。
但他深知,此刻自己的状态并不适合让血焰与本命火融合,彻底炼成血魂魔火。
于是,他神识一动,腰间乾坤袋中飞出一个漆黑玉瓶。他操控血焰打开一个缺口,迅速用灵力包裹住本命火,小心翼翼地将其送进玉瓶之中,随后盖上盖子。
“呼……”杨巨浑身瘫软,直接躺在了地上,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大战。
……
又过去了几个月,杨巨已然记不清自己来到岛上究竟多久了,是一年还是两年?他只知道,自己似乎已经为沈丽炼制了三四次丹药。
今日,阳光正好,杨巨来到幽潭边。此处被他精心挖掘了一个地洞,深达一百丈,宽两米有余,与幽潭底下的火脉相连,这便是他平日里炼丹的绝佳之地。
杨巨轻车熟路地打出一道灵力,地脉之火如汹涌的火龙般顺势而起,直冲洞口。他心念一动,乾坤袋中光芒一闪,绿王炉赫然出现。只见他手指轻轻一点,绿王炉便自动稳稳放置在火脉洞口。
紧接着,绿王炉飞速旋转起来,地脉火顺着风口呼啸而入,顺利完成引火。杨巨满意地点点头,心中感慨:果然,即便是精湛的技艺,也需借助精良的工具方能事半功倍。
待炉火渐渐平静下来,杨巨在四周布下磐石阵。此次,他要用绿王炉彻底炼成血魂魔火,容不得半点闪失。
布置好阵法后,他再次催动乾坤袋,一个黑玉瓶出现在手中。他缓缓打开瓶口,一团拳头大小的红色火焰顿时跃然而出。杨巨手掐法诀,手上灵力灌注,小心翼翼地包裹住本命火,而后奋力一推,将其送入丹炉之中。
本命火刚一进入丹炉,便开始疯狂跳动,试图挣脱丹炉的束缚。杨巨见状,立刻加大灵力输出,地火瞬间大盛,炙热的高温甚至将杨巨的头发都烤出了烧焦的味道。
在炽热的地脉火炙烤下,本命火形态变幻不定,一会儿幻化成一张痛苦扭曲的人脸,一会儿又化作一个狰狞的兽头,接连不断地变换着。仔细看去,这些人脸与兽头,竟都与杨巨此前所得九条本命之火的主人神似。
无论本命火如何挣扎,杨巨始终一心向地火输入灵力。待灵力枯竭之时,他迅速将丹炉往洞底下放,确保丹炉始终被地火紧紧包裹。
而后,他立刻吞服阳灵丹,手握灵石,全力恢复灵力。待灵力稍有恢复,便又将丹炉升起,继续输入灵力,以大火炙烤本命火。
如此周而复始,历经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杨巨将神识小心翼翼地探入丹炉内。
此时,本命火已不再疯狂跳动,也不再浮现人脸兽首,仿佛已然成为一团普通的灵火。杨巨见状,知道时机已到,停止了对本命之灵的炼化。
完成炼化后,他再次用黑玉瓶装下本命火。此次,无需再用血焰或灵力包裹,只需一道神识引导,本命火便如同懵懂无知的小儿,乖乖地自行进入瓶中。
收好本命火后,杨巨收回丹炉,回到小青山的洞府。他径直来到厨膳室,简单烹制了一些灵膳,而后端到洞府门口,望着外面纷纷扬扬的大雪,悠然自得地吃了起来。
吃完灵膳,杨巨静静地在门口坐了一会儿,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随后,他又返回洞府,盘坐于蒲团之上,拿出那本略显泛黄的《真见经》。他一边缓缓敲着木鱼,一边静心诵读起来。
此时,当他念起《真见经》时,那块神秘的红布上,已然能够显现出一个个散发着金光的字形。尽管此刻还难以看清那些金光究竟是什么字,但却愈发清晰可辨。
杨巨感觉,自己对《真见经》的念力,已然与当年的缘见老僧相差无几。而且,念诵《真见经》还有着极佳的安心静神之效,能够有效摒除内心的孤寂与躁乱。
就这样,杨巨一直念到晚上子时一刻,这才收起《真见经》,起身前往起居室休息。
日升月落,时节如流,转眼间,杨巨已在幽潭岛上度过了几年时光。
“第一年,成功完成九条本命之火的收集与融合。”
到了第二年,他又顺利完成了本命火的提炼。
第三年,杨巨开始着手血焰与本命火的融合。整个过程颇为顺利,血焰他早已操控自如,而经过提炼的本命火此时如同痴傻一般,全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然而,令杨巨意外的是,完成融合后的血魂魔火,并非如秘典上所描述的那般呈现紫红色,而是依旧保持着原本的血色。虽说相较于原本的血焰,其威力有所增强,但却远未达到预期,这不禁让他困惑不已。
之后,杨巨苦思冥想,认为或许是自己在炼制过程中使用了修士与灵兽的本命之后,导致完成后的血魂魔火显得驳杂不纯。
于是,他毅然决定对这血色的血魂魔火进行提纯精炼。
第四年,血魂魔火已有十分之一转化为紫色。
第五年,紫色部分增加至十分之二。
到了第六年过半之时,血魂魔火的紫色部分已然达到十分之四。
并且,其威能也开始显著显现,比之血焰强大了数倍。用来炼丹,速度更是快了一倍。
原本为沈丽炼制丹药,将近一个月才能完成,如今不到二十天即可大功告成,这让杨巨看到了炼制筑基丹的希望。
到了初冬时节,一个寒风凛冽的下午,已显中年沧桑之色的杨巨,正盘坐于幽潭火脉洞口中,对绿王炉中的血魂魔火发起又一次的精炼。
只见,地脉火如汹涌的怒潮般从洞口喷涌而出。杨巨双目圆睁,猛地张口一吐,红紫相间的火焰如灵动的火蛇般,灵巧地窜入绿王炉中。
紧接着,他乾坤袋光芒连闪,一百枚火灵石与一百枚木灵石如流星般鱼贯而出,围绕着绿王炉整齐排列成一圈。
杨巨手捏法诀,一道道灵力如丝线般精准地打在灵石之上。灵石中的灵气瞬间被激发,源源不断地注入炉中,炉中的焰火顿时猛烈燃烧,光芒大盛。
之后,杨巨全身心投入炼火之中。饿了便服食辟谷丹,灵气不足就借助灵石补充,日夜不停地专注于炼火。
又过了数月,在烈火的持续炙烤下,炉中血焰魔火的颜色开始逐渐转变,不再是血紫分明,而是慢慢融合、揉捏,最终化成了淡紫色。
杨巨缓缓睁开眼睛,眸孔中紫火闪耀,宛如两颗璀璨的紫星。他双手朝前一推,再用力一拉,那淡紫色的血魂魔焰便如听话的孩童般,从两耳中缓缓收回体内。
随着魔火在经脉中缓缓穿行,杨巨清晰地感受到,这魔火已然小成,具备了与众不同的神奇功效。它不仅能够补充精血,还拥有助灵暖魄之能。
杨巨伸出左手,掌心向上翻开,一丝丝淡紫色火流从五个指尖缓缓飞出,并在手心处凝聚成了一小团淡紫色的火焰。
看着这团淡紫色小火,杨巨不禁喃喃自语道:“血魂魔火,历经六年,终得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