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6月2日 星期日 阴有小雨

趁着周末可以好好盘算一下自己的现金流。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开支方面也基本固定下来了,日常生活出项还是比较多,大概主要有:一是伙食:大米33元/袋*3袋+“工作日”煲仔饭9元/天(香肠5元+配菜2.5元+佐料水电1.5元)*22天+周末加餐20元/天*9天=477元/月,二是房租:2300元和物业水电费110元,三是两部电话费47元,四是大头的房贷6000元。进项就显得单薄多了,上次委托房屋管家租金、平摊空置期最后大概每月5500元,加上这次申请失业金和半年的就业补贴3435元,再扣除偶尔市内交通、在外面吃饭等,应该大致半年内可以保持基本平衡。吃的方面自己可以简单一些,以前都是至少有一顿吃公司食堂,轮到自己张罗一日三餐觉得一个人准备起来还真是比较麻烦,干脆简单处理,加上自己花钱用度比较节俭,倒也没有啥不习惯要重新适应的,吃的花样肯定要比食堂的少,营养均衡可能有点小问题,周末也会给自己加点餐,或者平时也会买点水果啥的搭配着应该还行,对了,还有牛奶。今天出门前我还看了一眼牛奶包装盒,上面说自家的奶牛每天的伙食费大概80元,工作的时候同事们之间开玩笑自诩为牛马,从伙食标准来看可能还是高估了自己。

最近这段时间,除了薅运营商的羊毛,也把手上银行卡的羊毛摸排了个遍:招行每个月5-8元的支付券,还有定点超市的30-15优惠券,中行月度礼支付券7元,地方商业银行的10-15元支付券。蚊子腿也是肉,东拼西凑可以帮忙每月减少一些支出。

失业之后才发现,100块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一花起来也这么容易就没了。其实在有工作收入之前应该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和认识,工作之后随着积蓄的增加自己大多数时候就忘记了收入的来之不易,偶尔跟朋友聚餐吃一顿饭就得大几百块,直到再次失去了工资收入或者当一家老小开支剧增的时候,才又记起来对金钱认知的另一半内容,才发现有些花销实在是太奢侈了。当然我相对来说已经算是非常节俭的人了,一直对商家和广告里的消费主义非常警惕和排斥,可能还是自己的家庭消费观念和经济条件限制影响,唯一大的开销就是房子了吧。我们通常说钱多就多花、钱少就少花,自己也会做一些消费上的调整,比如针对一些感兴趣的新体验或者多人一起的花销也会觉得物有所值。都知道由奢入俭难,我们究竟需要多少钱才足够呢?以前看过一篇报道,好像是说在一线城市实现财富自由需要两亿多元,二线城市也需要一亿多,即使年薪百万光靠打工的话也需要一百年吧,这样看光靠工作想实现财富自由根本就不靠谱,有时候也在想,工作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特别是对于此刻深陷困境的我来说,工作你到底意味着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