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之传,至孟氏而息。千五百余年,濂溪、明道始复追寻其绪……”
老者的学说,从他口中一一表达,儒生们认真记下,不敢放过一个字,记录圣人的言论,是他们的荣幸。
老者谈天说地,引经据典,言论古今,他的学说渐渐清晰,他的道,今日问世,世间儒生,多了一个学派,知行派。
天光渐渐黯淡,今天的讲学也结束了,老者离开,许青也走了,在场的儒生却是一个也没有走,沉浸在崭新的学说当中。
小院中,许青回来入定,听完老者讲学,许青总感觉自己体内有什么东西松动了,他要闭关探寻。
这一闭关,就是半个月。
这段时间,徐婶两口子每天过来给他送饭,许青除了吃饭,其余时间都在入定,对徐婶夫妇的解释就是修炼凡俗武功。
徐婶夫妇也就不敢打扰他,这半个月,外面翻天覆地,知行派席卷整个吴国,各地建了许多的知行书院,上到朝堂,下到民间,知行学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哪怕是不识字老人幼童都能口述几句学说观点,真正是为往圣继绝学,泽被苍生万民。
至于老者,也被人尊称半圣,王守业。
许青此时,正好奇的“看”着丹田里的一株幼苗。
这不得不从半个月前说起。
听学回来,许青立马入定,脑海里古松的形象越来越清晰,竟然勾连了储物袋中的五行松种子。
半圣言论化作文字,纷纷涌入灵种里面,灵种吸收完,直接进入丹田,扎根沙土之中。
灵种入丹田气海,直接生根,发芽,出苗,就这样,许青的丹田种出了一株灵根幼苗,附着淡青色灵力,朦胧虚幻。
灵根只有一片叶子,其上,是半圣王守业的虚影。
“这叫什么事啊?”
许青有些不知所措,尽管知道这是好事,但许青从未听说过,有人在练气期就种道的,自己,只怕前无古人。
“既来之,则安之。”
许青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任由丹田中幼苗的成长。
嗯!就是想管也管不了。
时隔半月,许青终于出门,阳光明媚,很暖。
“掌柜,这是我刚刚抄完的,您看看能得多少钱?”
好巧,许青刚出门,就又遇到了当初进城时遇到过的少年秀才,李山。
书店里,许青刚进去,就看到李山和掌柜在交谈,结算工钱。
“字迹工整,钢筋漂亮,字更好看了,一本《大学》,一本《大吴律法》,《紫薇算数》,共七百有八文。”
“给,李秀才收好。”
“多谢掌柜。”
“客气,客气……”
许青进店,一口气买了很多的书,杂七杂八,他想看看,这个世界的儒道跟前世有没有区别。
很早他就发现了,此世也有儒道,有孔圣,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他所熟知色那个孔子。
买的太多,掌柜吩咐伙计上门送货,许青求之不得,,笑着点头,拱手:“多谢掌柜了。”
“哈哈,应该的……”
出门,见李山抱着几本书,一堆空白纸张出来,许青上前搭讪,一次遇见是巧合,两次就是缘分,何况,他对这个十五岁的秀才挺好奇的。
是的,不用摸骨,许青神识一扫,就已经知道了李山的骨龄。
“兄台,在下许青,不知可否共饮一杯?”
许青指向一旁的茶楼,对着李山,说道。
李山也无不可,没感到奇怪,中秀才后,总有人来结交他,当即应下,“在下李山,请。”
来到茶楼,找个包间,两人落座。
许青一落座,开口就问:“李兄,敢问我们所在的地方隶属哪国,距离青云山多远?”
李山错愕:“你不是吴国人?”
“不瞒李兄,我一个月前迷了路,不知怎的就到了这里,还进了城……”
编了一筐子话,许青开始卖惨,假装一个迷路的江湖富家公子。
李山不疑有他,说道:“我们所在的国度名为吴国,此地为顺天府治下的积合县,周边,还有十一县……”
李山描述,吴国地处东岭域,是个纯正的凡人国度,有三十八郡,治下州府县无数,他们所在的县城叫积合县,顺天府治下。
吴国重学,以文立国,太祖皇帝周元明世家出身,正值乱世,群龙无首,太祖皇帝知人善用,其下门客大儒无数,才学惊人,据说不费一兵一卒,门客四处游说,太祖皇帝也时常到各地讲学,天下共尊之,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吴。
自此,吴国文风大盛,重学风气浓厚,太祖皇帝还专门改革科举,寒门崛起,阶级流动不再固化。
为应对敌国入侵,还重开武举,武人地位提升……
“至于青云山……”李山沉吟许久,说道:“我们吴国好像没有叫青云山的地名,也可能是我见识浅,孤陋寡闻。”
“不过,南边,有个国度,南明王朝,据说那里武道兴盛,江湖门派林立,那里有个天下第一门派,青云门,不知道是不是跟青云山有关?”
许青闭目,仔细回忆,好像是有这么个下属势力。
收徒大会上,当时听说有人就是通过青云门过来清风宗的。
希望是吧。
许青睁眼,对着李山说道:“多谢李兄,那应该就是我要找的青云山了。”
李山连忙罢手,“不用客气,我只是说了自己知道,能帮到你就好。”
接下来,两人就最近火热的知行学派开始谈论。
李山意外,许青虽然谈吐间学问并不高深,可以说是浅薄,但思想天马行空,观点新颖,总能让他拨云见月,困扰他多日甚至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
李山有感,若许青读书,肯定成就不低,忍不住说道:“许兄学思敏捷,何不若读书,你若读书,他日黄金榜上必有你一席之地。”
“哈哈,再说,再说……”
许青呵呵笑着,看玩笑,上辈子读了一辈子书,把自己读死了,这辈子,不可能,更何况有修仙大道在,谁还读书。
当然,这肯定不能说,只能笑笑揭过,打趣道:“若有那么一天,我肯定会请教李兄。”
李山也看出许青不想读书,不勉强,跟着打趣,“好啊,到时我当你先生,我收你做弟子。”
殊不知,一句玩笑,竟然一语成谶,不过,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此刻,两个少年互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