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押他进京

“李玖,你说有好事要找我?就是这事儿?”

秦淮站在砖窑大门前,看着总是局促模样的李玖调侃道。

“我还以为是你大儿子马上成亲的事情呢,他眼光不错,挑了陈家村最能干的小娘子。”

“你倒好,还整天惦记着烧砖。”

秦淮接过李玖递过来的用洗煤水烧制的第一批砖,青色的主基调下,偶有赤红色点斑点缀其中,非常有特点。

“砖是挺好的,可是出现了颜色异变。”李玖指着斑点说道,语气中有些不安。

秦县令之前不管是跟谁合作,基本上都是一两次就能成功。

除了烧砖。

即使在秦淮的指点下,他至少也已经失败三次了。

这一次,本来以为很有希望成功的,结果又不知何故出现了这种颜色。

“硬度强度有提升吗?”

“有,我试验了好几次,这种比例下的调配方法,烧出来的砖效果最好。”

“但是不管我怎么试验,这种红色斑点都是无法杜绝的。”

秦淮将砖猛地丢到地上,发出敦实的砸地闷响。

条青空心砖毫无损伤。

“看这质量,肯定可以用于营建了。”

“那这颜色?”

秦淮摆摆手,毫不在意说道:

“这个红色不需要担心,是洗煤水里面的成分遇到高温的正常反应。”

“而且有这个东西,我们大关的砖就算有了天然的标识了,以后看到这种砖,就知道产自于大关。”

见红色不影响最终的使用,秦淮甚至还夸了这件事,李玖如释重负,折腾了这么多天,总算是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了。

“秦县令,那我是不是可以大规模烧制起来了?”

李玖盼这一天可是好久了。

他还有两个儿子,都等着用钱娶亲呢。

不大规模烧起来,他和他儿子的工资不会涨的。

谁知道秦淮竟然摇了摇头,反而问道:

“李玖,你这砖窑里面有排烟管道吗?”

“有的。”

“烧制的事情,再缓几天,你从你的窑口拉一条陶制的管道,一直拉到焦炭区,把那里干馏排出来的气体弄过来。”

“预热和保持温度的时候,可以把这些煤气点燃。”

“点炭烟?能点着吗?”

“自然是可以的。”

这所谓的干馏冒出来的烟气,主要成分有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还有苯、酚等一些有机物,虽然也有硫化氢这种有毒物质,但是只要防护得当,应该是可以重复再使用的。

“记得,一定要调好气道和排烟管道的连接和角度,宁可浪费,不可吸入。”

这是秦淮不止这一次,不止这一个场合,再三强调的安全准则。

东西浪费了没问题,人不能出问题。

强调的次数太多,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啰嗦了。

“不强调不行呀,这个时期的人太讲究阶级地位了,很多时候我自己随意吩咐的一句话,就能让干活的人操劳许久,如果不把这种细节反复强调,是真的会有老实巴交的‘下层人’给我拼命干活,不计身体后果的那种。”

秦淮记得有一次无意中提到木炭不够,就真的有人把自己的床板拆了给他烧。

让他是既感动,又有些无语。

“这管道用陶土做就行,外层用黏土密封一圈。”

“原来的排烟管道要加高。”

干法煤脱硫的技术,不可避免会产生环境污染,所幸这个时代,基本上只有他这一个污染源,风一吹,很快就散了。

再说了,相比于这一点空气污染,生产力不够才是更加致命的。

至少,按照这个时代的人均三十多岁的寿命,这点空气污染还没开始发挥破坏力,人就因为各种原因死掉了,比如饥饿、瘟疫、极寒等情况。

秦淮分得清轻重。

“既然空心砖已经研制成功,从今天起,你的手下牙人工钱恢复到每日十文钱,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之前因为一直没有开始烧制,所以砖场的牙人要么被临时调走,要么减少日酬,帮助李玖做些研究工作。

李玖听到这里,对着秦淮感激地拱拱手。

“三郎君那边...”

“这个你不用担心,他本来就是来帮忙的,现在二光那里内部营建的事情太多了,我把他调到那边了。”

砖场地理位置在炼铁场之外,距离也不近,基本可以算作一个独立的‘单位’了,秦淮经常好几天也不来看一次,正是因为此,他安排了三正一起参与砖场的营建和研发,也有监督考察李玖的心思。

李玖用他的表现,稳稳渡过了秦淮的考察期。

“以后砖场,你一人负责即可。”

“喏。”

秦淮看着按他说的改造后的马蹄窑,问道:

“李玖,如果全力烧制,你这一窑能出多少砖?”

“一千。”

“耗多少石炭?”

“现在还没开始整窑烧过,不过空心砖受热成型快,里面还加入了洗煤水,再加上您提到的炭气,我估计一千两百斤石炭就可以了。”

秦淮点点头,跟他的估算差不多。

这个时期,烧砖之所以没有形成规模,原因就是价格倒挂。

原来没有改造前,像这样的一千块砖,需要耗炭两千斤,再加上黏土和人力投入,一块砖的成本差不多要7文钱,即使经过秦淮的改造,忽略掉黏土的成本,也需要4文钱,而整砖的价格才不到4文钱一块。

没人会做赔本的买卖,高桥镇之所以没落也是基于此。

在这种价格倒挂的情形下,除非服务于政治或军事需求,比如筑城,才有可能大规模生产。

让秦淮感到庆幸的是,正好赶在他要大规模营建大关军镇的时候,空心砖研制成功了,大幅度降低了烧制成本。

“一窑砖要烧多久出炉?”

“这个是根据投入的火候大小变化的,如果采用最省炭的火候控制策略,差不多七天出一窑。”

“好,就按照这个标准,我每个月给你五千斤石炭,你出四炉砖。同时,要再扩建一处砖窑。”

“再开一口窑?”

秦淮点点头,一个月只能产出四千块砖,按照空心砖的长宽高来算,也就是50平方米的砖而已,十米高五米厚的城墙,就算采用中空布局,一个月产的砖也就够建个七八米,远远不够。

就在秦淮准备看下一口砖窑的选址时,邱大伟匆匆跑来,神情颇为严肃,见李玖也在,没有直接汇报,而是把秦淮叫到了一旁,附耳说道:

“秦县令,高桥乡的耆老李方济来了,就在场门外,还有七八个高桥乡的村民。”

“耆老?”秦淮想到了那个还算老实的高桥乡的老丈,有点搞不清楚为何他会到此。

“他有说为什么要来这里吗?”

邱大伟瞅了瞅里面,见李玖正在忙活,压低声音说道:

“他们来找李玖一家。”

“为何?”

“押他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