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了,老南京有句俗语:“眼望气温喘一喘,娃儿个子蹿一蹿。”前半句是说气温由夏往秋天走了,后半句意思为老爸老妈们都晓得,这昝子是公鸡头、母鸡头一年里头长横头(体重)、长竖头(个子)的好时节。此刻,娃儿们胃口大开,“一天呵三顿九碗儿”后还整天感觉肚子没填饱。
老早经济条件瓤,哪家一个礼拜开一次“肉丝荤(炒肉丝)”,正儿八经就已经不得了了。老爸老妈们知道,下午头两点钟放学的娃儿,肚子早“闹革命”了,一来家就翻碗橱找吃的。粮票紧巴、荷包瘪躺(钱包里钱少),用满街应时的冬瓜和南瓜给娃儿们“补仓”,是各家妈的必修功课。也难怪在老早,南京每到夏转秋的时节里冬瓜(白肉)和南瓜(红肉)不但歹怪多,肉子还厚垛垛的,更来斯的是价格甩起来便宜。当时南京的“本冬瓜”多有小木桶那么粗,搓衣板那般长,肉紧得一塌。南瓜多长得跟个“大脸盆”似的,颜色黄中带红,肉绵得很。
每天中饭后,家里的大号钢精锅刚歇下来,马即又要上岗,今儿个“烀白肉”,明儿个呆摆“烀红肉”了。炖冬瓜前,我妈会把大半篮子冬瓜块子先放入铁锅里,用荤油炒一会儿,看见冬瓜出水后马即一起倒入钢精锅里,小火炖上靠半个钟头,撒上盐和葱花就关火了。那昝子的南瓜总是甜甜的,烧起来不用放任何调料,汤都齁人得很,带皮的南瓜块子直接丢进锅里兑上半下子清水,大火笃开再小火焖上一个钟头就成了。收拾停当,就等我们娃儿放学来家用蓝边碗儿盛着当点心吃了。林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