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遗憾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那后来呢?”“后来?后来你外公就去世了。”其实我想问的是小葱头后来怎么样了,有没有被卖掉。“他走那年应该才四十几吧,你大舅也才刚成年。本来我们家也有翻身的机会的,唉算了都过去了再说也改变不了什么。”冬梅不再说下去,继续指挥着我去把地里晒着的萝卜给收回来。我们这里会有把蔬菜晒成干的习惯,大概是因为以前饥荒年代养成的习惯。在粮食充盈的季节想方设法地把它们用晒干、腌制、烟熏等做法去炮制,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小时候我可是恨透了这些干菜,不仅仅是因为制作麻烦。记得幼时餐桌上几乎三餐都有萝卜干或者咸菜。冬梅为了让我们接受这些菜,她总是变着花样去做。比如说萝卜干切碎放蒜头炒可以配粥;腌制的酸菜可以跟猪油渣一起煲;偶尔会放几个鸡蛋跟萝卜干做成一个汤都算极“奢侈”了。

“为什么说本来有翻身的机会的?”我不甘心,又挑起了话题,我知道只要闲下来了她心情就会好,肯多说一些。“父亲去世的第二年,生前结拜的兄弟听闻了我们家的情况,就想着把大哥带在身边,给他一份谋生的工作。那时候你外公的义兄在广州已经小有成就了。于是他写了一封信,叫人送到村里来。可是,那时候信是集中放到村书记手里的,由他去派发,没想到书记私自打开了信,看了内容就让自己的儿子冒名顶替去了。”这个村书记我是有点印象的,记忆中每年春节在外婆家住的时候,他都会带着已经发迹的儿子来给我外婆送礼拜年。我那时候总觉得他是个善良的人,不像别的有钱人那样高高在上。原来也不过是用这种方式来赎罪。他在面对外婆的时候会感到愧疚吗?可能有那么一瞬间吧!但是时光倒流我相信他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尤其是当他看到他们家和冬梅家的境况有着强烈对比后就会更加坚定当年的选择是对的。“那你恨他吗?”“恨呀!怎么不恨?如果不是他截胡了那封信,你大舅三舅就不用一辈子种田,后面也不会因为过度劳作而早早去世。如果是你大舅去了广州,他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他是高中生,人又这么好。”冬梅的语气里有着对大哥的绝对崇拜,这位在她生命里扮演着父亲角色的兄长,有严厉也有爱,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想过放弃弟弟妹妹的学业。我以为冬梅会说不恨,什么一切都是天注定的。因为她总是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这样去宽慰我们。但是亲人的过早离世不能用困难来形容,这是苦痛,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会像一根刺一样深扎在心里。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但总会在某个时刻看到熟悉的事物而又重新想起。就像你一直穿着一件不合身的套头毛衣,不会窒息,但不顺畅的呼吸却又时刻提醒着你这个不适。

我后来也不再追问,只能宽慰了她几句说都过去了,让她要好好享受生活,已经苦了大半辈子了,要学会为自己而活。她也只是笑着摇摇头。或许学会如何爱自己是中国女性一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