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新旧两唐王 文武双太监

顾锡畴皱眉思索良久,这才无奈地出班道:

“钱大人高抬顾某了,此两王谁去谁留,确是极其难解。

“陛下,请恕臣愚钝,亦不知如何是好。”

顾大人倒不是有什么别的计较,而是为人忠贞本分。

自己拿得准的便口若悬河,拿不准的,便抵死不说。

朱由崧摆摆手,示意顾大人不必为难。

眼看着众臣的确是议不出来了,朱由崧知道此事非得自己决断不可,想了片刻之后,揉着脑袋悠悠道:

“此事的确颇为难办呐。

“吕大人,你上次给朕递的折子中说,兵部缺个侍郎,想让两广总督沈犹龙进京,被朕否了。

“沈犹龙为人清正耿直,又颇有治军之才,如今两广之地全赖他支撑局面。

“路大人,让吏部加其为太子少师,以彰其功劳,将他按在广东不要动。

“钱大人,你那个学生瞿式耜如今在哪?”

听得皇帝点名自己的学生,钱谦益心中乐开了花,赶忙出班道:

“启奏陛下,瞿起田是臣的亲传弟子,他胸怀大志,亦有济世之才,如今在常熟赋闲。”

朱由崧点了点头:

“你和吏部分别去文请他。

“起复他为广西巡抚,即日起去辅佐沈犹龙治理两广。

“黄大人,你前日给朕举荐,如今巡视京营未归的兵科给事中陈子龙可堪大用。

“擢为广西巡按,与瞿式佀组班,让这二人好好整治八桂之地。”

刚刚归朝任吏部右侍郎的黄道周出班道:

“臣遵旨。”

黄道周和顾锡畴一样,也是个神童,十四岁游学广东,被誉为闽海才子。

黄才子作为优质士大夫的代表,为人耿直刚正,与同样德才兼备的文人解学龙交好。

解学龙曾于崇祯十二年任江西巡抚,彼时黄道周正好因为弹劾杨嗣昌被贬在了江西。

解巡抚秉着为国举才的想法,上书再次举荐黄道周,并褒其“身轻似叶,名重如山”。

崇祯帝当时正厌恶党争,兼之杨嗣昌等人在朝中不断散步流言蜚语,最后昏聩的崇祯帝竟下旨将解学龙和黄道周各打八十大板,一个发配贵州,一个发配广西。

两个好友自此天涯相隔,只有书信往来。

三年后崇祯帝手头实在无人可用,于是重新起复黄道周,黄大人真是个厚道人,自己被擢升,还忘不了好朋友解学龙。

一路之上数次上奏请求放解学龙归朝为官,结果崇祯帝耳朵一捂,什么也不听......

黄道周入朝后,见国事无望,日渐消沉,最后便自请回家赋闲。

如今应天朝廷初立,路振飞南下入阁辅政以后,见吏部左侍郎张慎言年事已高,便请黄道周出山辅弼。

朱由崧一番问东问西,却始终没说回唐藩的事,待将沈犹龙、陈子龙、瞿式佀三人安顿好之后,这才幽幽道:

“太祖以藩王为屏蔽,这本意当然没有什么坏处嘛。

“可是藩王个个富得流油,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朝廷累世供养更是劳民伤财,到后来花销巨万,令国家更为疲敝。

“以朕看来,留一两个,或是两三个既有能力又有威望的宗室,将他们封在外地,则可以协调监督各处文武,事半功倍。”

路振飞暗暗点头,他早就看出朝廷疲敝所在,只是苦于无法直言,没想到出身于藩王的皇帝自己却看的这么透彻。

藩王,封的好的话是国之屏障,封的不好的就是七国之乱,八王之乱。

而且放眼历史,后者的比例恐怕要远远多于前者。

朱由崧将封唐王之事转到了两广的政务上,又提到了藩王外封。

钱谦益亦是聪明人,他如何不明白,这是要准备于两广设置藩属了,思索片刻后,他出班道:

“陛下,臣以为沈犹龙、陈子龙、瞿式佀都是一世人杰,如今齐聚两广。

“这三人能力俱强,又都是年富力强,日后协作难免相互颉颃。

“臣以为,居住广西的桂王、惠王如今奉旨回京,不如便封原唐王朱聿键为越王,仿照本朝前期的秦、晋、肃、宁等藩,以为国家屏蔽。”

朱常淓口诵佛号,幽幽出声道:

“阿弥陀佛,王于修师,修我戈矛。

“可是如今鞑子和闯贼都在北边,钱大人您让‘越王’在两广屏蔽什么呢?”

钱谦益暗道这潞王爷肚子里倒是也有些墨水,笑着解释道:

“千岁爷,越王可在两广练兵啊,两广民风、口音、习俗与中原,江淮大为不同。

“且其地方瘴气弥漫,湿热邪僻。

“可圣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正是艰苦的环境,使其民风彪悍,士卒勇猛,舍身忘死。

“此番若是越王处置得当,岂非又能获得数万生力军。”

朱常淓点了点头,感慨道:

“两广地偏,就看‘越王’他老人家愿不愿意去不去了。”

朱由崧猛的想起唐王给自己上的折子中,扬言要为国捐躯,忍不住笑了出来:

“哈哈哈,唐王从大狱中出来,蒙傅祭酒一番救治,如今大病痊愈,满腔报国热血,让他去两广先屯田练兵吧。

“顾卿,李卿,便正式册封废唐王朱聿键为越王,治所设在广州,监管提调两广一切军务民事。

“路、吕、高三位大人,越王此番不是就藩去当太平王爷的。

“朝廷交给他莫大的任务,卿等察之。

“酌情给越王定下目标和方略,此事就议到这里吧。”

“臣遵旨!”

朱由崧对着身旁站着的韩赞周言道:

“听说郑彩已经到了应天?”

韩赞周身着蟒袍,上刻斗牛纹,腰间象征性地带着一把绣春刀。

见皇帝发问,韩大监赶忙言道:

“陛下,郑彩昨夜抵达,还带来了许多船只、火器,现在已到殿外侯旨,按照您的吩咐,忠孝伯和登州副总兵郑鸿逵也一并宣进。”

朱由崧对两个老太监的职责进行了划分。

韩赞周提调京师皇城禁军、锦衣卫,凤阳六千勇卫营,监察京营,是为武宦。

卢九德总管应天内府,协理朝政,处理公文,一人兼管掌印和秉笔,是为文宦。

因此,尽管韩赞周、卢九德平日不声不响,但是拥立之功兼内相之实,让文臣也有些胆寒。

小到应天,大到江淮之间发生的一切事宜老太监们都了然于心。

朱由崧知道,宦官制度是陋规。

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内臣的抗衡,即使路、顾等人忠耿异常,可其他文官们恐怕会日渐对自己虚与委蛇。

赏赐功臣很重要,可弹压强臣佞臣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