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祥正诗歌艺术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郭祥正诗歌艺术研究

杨宏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3.5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7 16:44:44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北宋中后期诗坛上,出现了一位有“李白后身”美誉的诗人——郭祥正,他流传至今的作品超过1400余篇,无论是从创作数量,还是从流传时间看,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都是比较少见的。本书以郭祥正及其诗歌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重新考察其生平事迹中的一些问题,探讨其诗歌之创作渊源、思想内容以及创作手法和创作技巧,深入研究人物经历对其诗歌作品所产生的影响。当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交织在一起的时候,郭祥正的思想性格变得驳杂且多变,其诗歌也因此呈现出包罗万象、内容繁杂的特点,展现出豪壮奇绝、清新绮丽、含蓄委婉、悲慨旷达、典雅厚重的艺术风格。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乌托邦”是许多理论家科幻批评的关键词,尤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幻批评中居于核心地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幻文学的密切联系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达科·苏恩文发起的科幻批评标志着西方科幻批评的马克思主义转向。自此以后,乌托邦逐渐演化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幻批评的终极视域。本书分析西方科幻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转向的成因,深入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科幻批评的“乌托邦”视域。在此基础上,对苏恩文、詹姆逊、莫伊兰
    王瑞瑞文学13.6万字
  • 会员
    “中华文学史料”对中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为促进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与地域文学文献的研究,增进会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友谊,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分会2017年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0月6日至8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主办,由郑州大学文学院承办。会议主要议题有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学科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史料研究,大数据时
    刘跃进主编文学22万字
  • 会员
    本著引论部分介绍了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的越地现代文学理论著作。主体部分从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赏评论、发展论五个方面考察越地现代文学理论。余论部分从审美与启蒙两个方面论述越地现代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全书系统地展现了夏丐尊、许钦文、范寿康、徐懋庸的文学理论研究成就,以及章锡琛、范文澜分别对国外文学理论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注释、翻译,既谈越地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概况,也谈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两方面互相结合
    李先国文学25万字
  • 会员
    乐府学是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并列的古代文学专门之学。《乐府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主办,研究对象远涉先秦,近及当代,研究领域涉及音乐学、文学、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在乐府文献、礼乐制度、音乐形态、名家名作、乐府诗歌的制作与时代关系、海内外相关学术动态等方面都有研究。
    吴相洲主编文学26.1万字
  • 会员
    文学史料研究者的工作,是以文献为建材,构筑已知和未知间的桥梁,而这个“桥梁”是否扎实耐压,可否屹立长久,取决于“建材”的优劣与真伪。辑佚的任务即对已知者的辨证,对未知者的发掘,以博搜慎取的姿态,发现真实。本书正是作者近廿年埋首故纸、剥拂尘封、报海捞针的心血结晶,它呈现给读者的,除了还原历史镜像、丰赡文学史料外,还有那些鲜活的、披沙拣金后的灼见,更重要的是一个青年学者追求真知的苦心和恒心。
    郭建鹏文学25.1万字
  • 会员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而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构成部分的中国文学,自然包含了多民族性。但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多民族性遭到忽视。本书针对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文化寻根”现象中缺失现状,专门以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为研究对象,着力探究其发生语境与发展轨迹,同时选择西藏新小说的藏族作家文学书写、凉山彝族现代诗歌群,以及少数民族文学的人
    杨红文学26.8万字
  • 一句话概括金庸武侠小说的伟大:他创作了影响无数人的作品,在武侠世界和江湖社会中想象了另一个中国。无论是关键内容还是主要特点,本书从以下三个方面揭示了原来如此深藏不露的金庸,提供了出人意料又理所当然的解读方式,给予了读者会心得意的小说阅读体验:武侠小说作者——金庸跌宕的人生阅历、强烈的个性特点和自觉的写作追求;小说创作背景——金庸从事武侠小说写作时特殊的个人境遇和复杂的时代状况;武侠小说文本——金庸
    杨照文学35.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伍尔夫文本的原创性研读为出发点,研究伍尔夫关于小说创作的非个人化诗学,剖析其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联,探究伍尔夫非个人化诗学对莎士比亚等作家非个人化诗学的继承与创新,挖掘其与艾略特等同时代作家非个人化诗学的区别,探讨伍尔夫非个人化创作理念在其小说中的实践,以及分析其对陈染等中国当代女作家的深刻影响。
    黄重凤文学19万字
  • 会员
    本书内容涉及古文献学理论研究、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海外汉籍与汉学研究等中国古文献研究等相关领域。收录了《颜李学派经学的内在理路——以易学为中心的考察》《新刊墓志集新见唐人著述辑考》《论顺治康熙间西安大兴善寺临济宗佛教法系及其影响》《明支遁诗文集辑本出处考论》等文章。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编文学42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