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JavaScript版)
更新时间:2024-06-06 19:11:13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计算的核心思想,采用的方法是为计算建立一系列概念模型。主要内容包括:构造过程抽象,构造数据抽象,模块化、对象和状态,元语言抽象,寄存器机器里的计算等。采用JavaScript作为实例分析,但并不拘泥于对语言的解释,而是通过这种语言来阐述程序设计思想。第1章介绍了计算过程以及函数在程序设计中扮演的角色。第2章在第1章的基础上提供了将数据对象组合起来形成复合数据,进而构造抽象的方法。第3章介绍了一些帮助我们模块化构造大型系统的策略。第4章通过元语言抽象探究如何在一些语言的基础上开发新语言的技术。第5章从寄存器机器的角度出发,通过设计寄存器机器,开发一些机制,实现重要的程序设计结构,同时给出一种描述寄存器机器设计的语言。本书揭示计算机程序设计思想的实质是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从命令式的观点去研究知识的结构。因此,本书所阐述的设计思想不仅适用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而且适用于所有工程设计。
品牌: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者:裘宗燕
上架时间:2024-02-01 00:00:0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哈罗德·阿贝尔森等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是一部全面且深入的Java代码审计指南,旨在帮助读者掌握JavaWeb应用中常见安全漏洞的识别、分析及防御技能。全书共分4篇,从基础到实战,系统地介绍Java代码审计的各个方面。基础篇(第1章)主要介绍JavaWeb环境的搭建步骤、常见的动态调试方法以及代码审计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入门篇(第2章~第3章)首先介绍Java代码审计中发现的常见漏洞,然后通过实战演计算机9.7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一本聚焦RAG技术实践与落地的专业技术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RAG技术基础,介绍了RAG技术的定义、发展背景、核心组成以及落地面临的挑战,同时深入探讨了RAG技术背后的原理。第二部分是RAG应用构建流程,详细讲解了RAG应用的各个环节,从数据准备与处理,到检索环节的优化,再到生成环节的技巧。第三部分是RAG技术进阶,主要介绍了RAG系统的高级优化策略、常见框架的实现原理与性能评估方法。第计算机11.8万字
- 会员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逐渐渗透。本书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金融风险建模背后的理论,学会在金融风险管理业务中运用Python语言和一系列机器学习模型。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章)介绍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第4~8章)通过一系列案例将机器学习模型运用到市场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和运营风险管理等场景,第三部分(第9章、第10章)讲解如何对其他计算机8.6万字
- 会员虽然技术在进步,硬件也越来越物美价廉,但如今软件工程师仍需要关注程序的性能优化。本书将介绍软件效率问题、Go语言快速入门知识、如何实现高效编程,告诉大家如何高效进行性能优化,以及何时进行,并给出需要的工具和相关知识,让你使用较少的资源实现高效编程。计算机27.3万字
- 会员随着JDK的升级与迭代,SpringFramework与SpringBoot也分别升级到了全新的6.0与3.0版本,全新的版本带来了更加强大的功能和特性。本书侧重于核心功能和特性的讲解,重点讲解SpringFramework与SpringBoot在应用开发中的核心与应用,通过多个方面介绍应用开发中涉及的场景。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共15章。第一部分~第三部分介绍SpringFramework计算机21.5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介绍iOS自动化测试的相关内容。本书首先介绍iOS基础知识;接着介绍测试环境部署、Appium基本操作和Appium终端操作,为读者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然后介绍Appium中的元素定位、元素操作、高级操作、等待机制;最后讲述Pytest测试框架、项目实战、项目代码优化、自动化测试框架开发等。本书适合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阅读。计算机8.7万字
- 会员本书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语言进行物理建模,包括完成二维和三维图形绘制、动态可视化、蒙特卡罗模拟、常微分方程求解、图像处理等常见任务。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关于用SymPy进行符号计算的新内容,介绍了用于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的pandas和sklearn库、关于Python类和面向对象编程的入门知识、命令行工具,以及如何使用Git进行版本控制。本书适合对科学计算感兴趣、想要使用Python完计算机14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探讨高并发场景下系统设计的原理和实践案例,帮助读者系统、快速地理解高并发系统的设计原理与相关实践,以及掌握解决高并发场景下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方法。本书共6章。第1章介绍高并发系统的发展历史、设计难点和基本设计原则,以及度量指标;第2~4章介绍有助于提升高并发系统可用性的3种方法—系统容错、冗余和分片;第5章从提升高并发系统性能的角度讲解并发与异步的原理和实践技巧;第6章从系统运维和团队流计算机11.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