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通用文书写作技法研究
更新时间:2022-09-23 17:54:58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通用文书写作技法研究》内容分为绪论、总论和分论三大部分,绪论在对该书所及基本概念——“通用文书”和“写作技法”廓清后,从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的途径与方法对该书内容研究的源起进行说明。总论是写作理论部分,有纲领性作用,主要针对通用文书写作中基本理论——写作意图的最终实现、写作者主体作用的发挥、行文中的文气坚守、语言模式的恰当选择进行阐释。分论对通用文书中常用的7种法定文书和4种非法定文书的写作技法进行说明,每一个文种都包括一般写作技法和特殊写作技法两部分,这部分内容中包括本人多年教学和科研成果,有些内容此前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各类相关学术期刊上。《通用文书写作技法研究》所述问题是“写作技法”,在内容安排上力求直奔主题,对每一个文种的定义、特点、写作要求等在必须和够用前提下不作展开,直接进入对技法的说明,这是与一般应用写作类著作不同之处,此其一。其二,该书所述写作技法包括一般写作技法和特殊写作技法,既可引导读者入门,亦可使读者登堂人室。一般写作技法是每个文种的基本写作技法,可供初学者掌握文种写作基本方法之使用;特殊写作技法是本人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对各个文种写作规律的独特发现,是该书的精华所在,可供在掌握了基本写作技法后,对文种写作有进一步提高需求者之使用。其三,写作技法是写作学的核心问题,在目前应用写作学研究一片沉寂中,该书针对写作技法的理论阐述多少对应用写作学形成会有助推作用,亦可供学界同人作为研究垫脚石。
上架时间:2021-07-01 00:00:00
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瑞玲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旨在确立春秋时期语体文学现象的存在,揭示其来源和发展演变及艺术特色。第一章首先探讨春秋时期语体文学来源包括宗教神谕等四个方面。其次介绍了春秋时期人们对语言的信仰和形成的理论。第二章介绍春秋时期语体文学繁荣的时代背景,揭示春秋时期城邦社会的特点,民本环境,思想背景,尚文风气,及城邦时代语言意义的凸显,以及当时哲学、历史、文学、科技方面的发展情况。语体文学繁荣的表现为语体分类体式的确立,主要有事语社科22.2万字
- 会员本書是一部系統研究重文的專題性著作。緒論闡述了韓道昭《五音集韻》的成書價值,重文的内涵與發展沿革,以及《五音集韻》重文的術語系統、字料來源和基本類型。正文依卷次逐條考辨《五音集韻》一百五十二個韻字頭下所屬的九百餘例重文字形,基本嚢括了韻書中的生僻、疑難和典型重文。全書材料翔實,條理清晰,考證嚴密,層層剖析,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社科19.8万字
- 会员该著探究了现代汉语与现代诗歌形式建构的关系,阐释了现代汉语及其传播在新诗发生期与转型过程中的现代性作用与意义。具体论述了现代汉语白话、现代汉语虚词、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在现代诗歌形式建构中的特征、功能与意义;分析了现代汉语诗歌对称形式、分行形式、节奏形态、科学思潮与现代诗歌形式现代变革的关系。本项研究旨在从现代汉语诗学、语言学、传播学与现代诗歌文体研究的结合中,推进现代汉语诗歌形式研究,深化现代汉语诗社科22.8万字
- 会员本书为何自然教授主编的语用学学人文库之一,本书采用批评语用分析框架,基于饭店商家的网络评论回应语篇的一手语料,描述其中所使用的言语行为类型及商家通过这些言语行为建构的语用身份类型,分析其身份建构的动因,并从消费者访谈的角度来探讨这些身份建构类型的适切性,最后从批评语用视角对其展开评价,以期弘扬礼貌、文明、适切的网络互动交际方式。本书的研究成果对网络用语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社科13.6万字
- 会员明清时期是近代汉语过渡到现代汉语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范围副词体系是不同历史和不同方言产生的范围副词融合成的整体。本书以明清时期白话小说中的范围副词为基本语料,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从共时角度分析所出现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组合功能、句法分布和语体选择;从历时角度利用语法化理论和语义研究理论分析其来源,力求对这一时期汉语范围副词使用概况做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研究。社科10.4万字
- 会员本书以英汉方言的形式和功能差异为基础,以翻译方向和文学类型为变量,用文学文体学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较为深入地比较具体的名作名译,分别从汉英和英汉两个翻译方向对小说与戏剧两种文本类型中的方言翻译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本书深入探讨了英汉方言互译的语体转换特征、小说与戏剧方言翻译策略的异同、方言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等问题。社科13万字
- 会员《云南近代方志词汇研究》以云南近代方志材料作为第一手资料,并辅以实际调查结果,对其中的物产资源类词、基础产业类词、民俗文化类词及少数民族词汇做了较为细致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书稿运用传统训诂学与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借助现代语言文字学理论,对云南近代方志方言词语的历史来源、语音演变、历史层次划分及云南方言与云南文化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书稿注重探寻词汇历史演变规律,并注意与大型工具书或辞书进社科21.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