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西部重点城市空间优化研究
更新时间:2021-01-22 20:24:56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针对西部重点城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城市空间迅速扩大、演进动力、影响因素、建设方式、政策效应都具有特殊性的实际情况,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趋势、特点、布局等着手,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实践中的经验,剖析重点城市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驱动下,城市空间变动的特殊性,运用区域经济、城市经济、空间经济等理论和借鉴典型经验,对西部重点城市空间结构现状进行综合性评价,概括出优化的一般原则、思路和路径,提出可资借鉴的模式和实施建议。全书共分8章,分别从研究的问题、文献梳理及对象范围确定,西部重点城市空间优化的观点评析,西部重点城市空间调整现状及问题,西部重点城市空间形态优化,西部重点城市开发强度与密度优化,西部重点城市的规模优化,西部重点城市重要功能布局优化,西部重点城市空间优化的评价指标等作了分析。主要观点是将空间结构范围界定为中心城区空间、都市圈空间和城市群空间三类,认为在空间矛盾最突出的城区,必须根据承接产业转移的特殊性,着重解决好单中心格局、开发强度低、容积率低、功能不配套、产城分离等不适应问题,在城市形态、开发密度、开发强度,城区内产业、生态、行政、教育、交通等功能布局上作出超前考虑。同时,要在单位面积的人口密度、不同区位土地的开发强度、建筑容积率、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安排、园区与城区关系、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关系等,提出具体的标准,能够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和城市精明增长要求,这与当前中央关于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人口承载能力的精神一致。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12-3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盛毅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分三个部分讨论村镇社区服务设施规划方法与实践。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村镇社区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第二部分分别从公共服务体系、设施指标与配置、一体化规划技术、效能评估与监测技术等方面,阐述村镇社区服务设施的规划方法。第三部分是课题在东南、华南、西南地区的规划示范、技术集成示范、示范建成的成果。建筑18.6万字
- 会员本书探讨了分析图在规划设计方案的过程演替、内涵把握和结论展示中的叙事逻辑和整体解读。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出发点,精选针对性强、特色明显的案例进行讲解,配合设计师解说与对话,有助于读者形成属于自己的分析逻辑。分为思维解析、方法探析、空间图析、过程分析、参与辨析、空间思考六个章节,从分析图的意义、发展、特点以及常见问题,到理念、构思、方案等各个阶段分析图的应用,进一步结合完整的成功案例,对城市规划设计的整建筑0字
- 会员《规划,让城市更智慧:第七届“魅力天津·学会杯”优秀学术论文集》收录了“2016年度城市规划行业优秀科技论文暨第七届‘魅力天津·学会杯’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的141篇优秀作品,其中一等奖14篇、二等奖24篇、三等奖38篇、鼓励奖65篇。收录论文主要围绕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建筑设计和勘察测绘等主题,旨在呈现当前建筑规划领域等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探讨和总结规划实施的得与失,突出应用注重创新,对当前时建筑0字
- 会员本论文集共收录“2017年度城市规划行业优秀科技论文暨第八届‘魅力天津·学会杯’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的103篇优秀作品,其中一等奖13篇、二等奖19篇、三等奖31篇。收录论文主要围绕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建筑设计和勘察测绘等主题,呈现当前建筑规划领域等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探讨和总结规划实施的得与失。建筑0字
- 会员公共艺术的概念与界限非常广泛,城市雕塑、壁画、公园、商业街区等皆包含其内。公共艺术体现了城市的形象、品牌、文化,城市人文复兴、创新科学的规划、市民生活、城市民主与和谐皆离不开公共艺术。公共艺术似乎有些姗姗来迟,但自进入中国社会后,它也参与到了中国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随着中国申奥成功,“鸟巢”“水立方”等大型公共设施也随之落成,其创新、拟态的外观和多功能的复杂结构同时满足审美和实用两方面的需求,体现建筑0字
- 会员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东北严寒地区村镇社区规划设计案例、华北寒冷地区村镇社区规划设计案例、华东/华中夏热冬冷地区村镇社区规划设计案例、华南夏热冬暖地区村镇社区规划设计案例、西南温和地区村镇社区规划设计案例。建筑6.9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介绍设计如何为城市赋能。作者立题新颖,不从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等大体量有形空间设计入手,而是从小体量、碎片化的设计维度来探讨城市形象设计。这些小体量、碎片化的设计虽小,但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认为城市应以人民为本,文化先行,明确和统一城市形象,无论是大体量的设计还是碎片化小设计都应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创作。作者着重探讨了城市特色形象的建立、地标装置的打造、城市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发扬、建筑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