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在线阅读
会员

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

(美)查尔斯·蒂利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社会学14.4万字

更新时间:2020-09-30 15:45:54 最新章节:出版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我们所给定的理由以及这些理由如何给定的书。它考察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出的理由如何取决于社会关系,并反过来构建社会关系。本书以简易平实的风格探讨了人们如何通过不同的理由来确认、建立、协商、修复或终止与他人的关系。蒂利将人们所给出的理由分为四类:惯例、故事、准则和技术性说明。人们会根据谈话对象和场合的不同给出不同类型的理由,有时还会在不同类型的理由之间进行转换。例如,一个医生可能使用生物化学的专业语言来理解病症,但在不懂生物化学的病人面前,他会诉诸惯例和故事。全书随处可见关于(包括作者本人的)日常生活体验的精彩轶事。本书告诉我们,故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品牌:后浪出版
译者:李钧鹏
上架时间:2020-08-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后浪出版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查尔斯·蒂利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基于三十年来对新自由主义大都市的边缘性、族群性和刑罚性的比较研究,洛伊克·华康德将皮埃尔·布迪厄作为城市理论家展开了全新解读。华康德以符号空间(我们感知并组织外部世界的精神范畴)、社会空间(不同形式的资本分配)和物理空间(建成环境)三元辩证法来探索城市,发展了布迪厄的拓扑社会学,并证明其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既可以激发城市研究的活力,也可以挑战城市研究的正典,从而绘制出全新的城市理论图景。
    (法)华康德社科20万字
  • 会员
    本书具体包括成都人口老龄化基本现状、成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与健康行为、成都老年人口社会经济地位与劳动参与、成都老年人口婚姻与家庭结构、成都老年人口代际关系与非正式照料、成都老年人口社区养老服务利用、成都老年人口社会参与、成都老年人口居住环境及适老化改造需求、成都老年人口死亡态度分析九个实证章节。本书综合运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2020年)和成都市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2023年基线数据),对
    徐茅娣 倪诗蓓 刘芹 刘曼冬等社科10.7万字
  • 会员
    本书围绕法国理论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重要概念“习性”,对其实践理论做了微观剖析。本书梳理了布氏“习性”概念中“结构化结构”和“结构性结构”的继承与创新,从心智、身体两个角度切入“习性”概念,指出习性与社会的结构性同源特点,总结习性作为心智系统的运作方式。通过讨论习性以身体各形态所承载的社会结构的外化,分析了现存社会中区隔的现实,并结合习性与场域、象征资本的关系,论证习性在布氏实践逻辑中的重要性,从
    李楠社科15.9万字
  • 会员
    安妮·埃尔诺是著名女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斯-玛丽·拉格拉夫是著名女性社会学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自1970年代以来,这两位女性知识分子一直在互相阅读对方的作品,保持交流。她们都出身平民阶层,如今成为社会精英,都曾受到布尔迪厄的影响,都有阶级跨越的共同经历,都是“阶级叛离者”。本书记录了两位女性之间一场关于阶级问题、代际问题、老年问题和女性主义的对谈。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最终在文学
    (法)安妮·埃尔诺 (法)罗斯-玛丽·拉格拉夫社科6.1万字
  • 会员
    本书从整体史的视角,采用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重点在清代中央王朝对清水江流域乡村社会的管理与控制上,实施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措施与制度,以及清水江流域乡村社会对这些措施与制度的反应。双方不仅仅只有单向的支配——服从关系,而是双向的、互动的、博弈的过程。关注清水江流域乡村社会的管理与控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国家政权在边疆治理方面“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
    张中奎社科19.2万字
  • 会员
    2017年8月,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召开了以“国际化与社会转型”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提交的论文基础上选取了十八篇论文,编辑出一本中文的学术论文集。共分四篇十八章,四个主要议题分别为教育创新与国际化、人才流动与国际文化交流、少数群体研究与扶贫、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本书由宗力和刘宁担任主编,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资助出版。本书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国际化、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社会发展、社会
    宗力 刘宁主编社科15万字
  • 《你好,陌生人》是人类学家项飙领衔的一部剖析现代社会人与人关系的作品。本书以三联人文城市发起和策划的系列对话为缘起,以“你好,陌生人”为话题切入点,通过项飙与多位跨领域学者的深度对话,探讨了现代人们如何在日益陌生化的社会中重新发现他人,重建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连接。从艺术家刘小东对身边陌生人身上的生活感的观察,到犯罪研究者何袜皮对城市中的陌生人保安群体的研究,从纪录片导演李一凡镜头下选择自我陌生化
    项飙等社科14.5万字
  • 社会学家伊利亚金·奇斯列夫在《关系5.0》中,融合社会学、神经科学与伦理学视角,剖析其中缘由。从原始部落的协作求生,到农耕时代家族共生、工业社会核心家庭兴起,再到信息时代单身社会凸显,亲密关系从关系1.0跨越至关系4.0。当下,单身社会与人工智能碰撞,引领我们步入“人机共生”的关系5.0时代。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突破,使机器从工具变为“灵魂伴侣”,它们能准确地学习人类的情感模式,为不同人群提供帮助
    (以)伊利亚金·奇斯列夫社科15.5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对1660—1860年英国社会道德问题的专题研究,分析了这些社会道德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阐释了英国社会组织和政府对这些社会道德问题的认识与对策、采取的行动及其成效。
    姜德福社科19.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