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地缘政治学的历史片段(“经典与解释”第51期)
更新时间:2020-05-22 17:42:56 最新章节:三
书籍简介
本书是经典与解释辑刊第51期,本期论题为“地缘政治学的历史片段”,由刘小枫教授亲自操刀策划。地缘政治并不仅仅是现实的政治学关注论题,也是政治思想史中非常重要的主题。从古希腊的希波关系、斯巴达人与雅典人之间的战争,就已经凸显出后世的地缘政治雏形。但是,只有到地理大发现之后全球化时代,地缘政治才变得具有全球视野,同时也具有更强烈的政治紧迫性。本集“论题”栏目所收录的论文,主要以二战前德国的地缘政治学家豪斯霍弗、施米特等人关于地缘政治的论文为主,着力于了解那个时期的地缘政治学思考。同时美国学者坦布斯的论文,该文发表于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之前(2002年),由此可见美国学界的地缘政治学研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该文从豪斯霍弗的《太平洋地缘政治》(1925)一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应该关注太平洋地缘政治变动的主张。另外,收入美国著名的中亚政治地理学家拉铁摩尔(DavidLattimore,1900-1989)的1940年代的旧文《美国与亚洲》,一方面理解美国的亚洲战略的延续性,同时理解我们自身的地缘战略意义。本期其他栏目文章也各有精到之处,堪为君读。
品牌:华夏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12-01 00:00:00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华夏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娄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按照游记的基本特点进行精心挑选,共收游记98篇,以作者创作游记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由此进行断代归属,从元代至今,这些游记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述了武当山的旅途见闻,并抒发了作者的感怀之情,让人们能看到历史上武当山道教文化的基本状貌。历史32.9万字
- 会员本书提出了关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1+2+3+4+5+6”知识框架,即将该地区看作1个整体,将该地区的国家分为2组(拉丁美洲国家和加勒比国家)。从空间维度,按照地理位置,将该地区分为3个次地理区域(中美洲地区、加勒比地区、南美洲)。从时间维度,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发展进程划分为4个历史阶段(土著人古代农业文明和土地共有制形成时期、殖民统治和大地产制形成时期、考迪罗主政和初级产品出口繁荣时期历史16.2万字
- 会员本书以作者游记的方式记录在东北三省各地有关抗战题材的抗战馆、陈列馆的说明,通过作者亲身体验考察实体馆,阐述作者对展馆的认知和感悟。作者筛选一些带有地域特色具有历史文化背景浓厚的展馆进行研究、整理,列比其中的相同与不同,给读者以启迪,为研究者作参考。所选展馆多以东北抗联题材为主,体现东北抗战的有关内容和历史探讨。历史10万字
- 会员本书从“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的角度切入,通过考察清代民国长江上游航道图志编绘的历史过程,重新评价了传统长江上游航道图志的文本价值,进而思考近代航道图志编绘转型与川江内河航运变迁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近代中国地图学对西方测绘技术与制图知识的认同与接受,是一场由西方文化传播者与本土地图绘制者共同参与的、颇为复杂的“在地化”知识生产过程。只有充分认识“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性,才能真正重建中国历史26.6万字
- 会员历史乡土地理研究,聚焦于历史时期区域地理之变迁,以县域为核心单位,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本书内容主要分四个部分,即寒食节文化篇、政区与地名篇、聚落地理篇、灾害篇,分别从寒食节文化、政区沿革与地名特征、聚落构建与分布格局、历史时期灾害发生等多个方面对于介休地区历史地理之变化历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其中,对于寒食节文化演变、城市灾害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诠释与解读,学术创新意义突出。历史13.8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考察明清时代闽台地区的乡族组织与地方政治,探讨宋以后的社会变迁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型。大致可以分为乡族组织与共有经济、家庭结构与宗族组织、民间信仰与仪式传统、地方行政与社会转型四个专题。“乡族与国家”这个话题始终值得学界深入探讨。作者郑振满在研究中的整合视野、问题意识及其作为研究基础的大量田野调查和地方文献、民间文书的整理和分析,在历史人类学、经济史、区域研究以及基层治理等学术领域,都历史25.3万字
- 会员本书以历史地理及区域史为依托,吸收相关学科的学术成果,阐述历史上的北京成为首都或陪都之后对城市本身、周边地区乃至我国其它省份在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城市发展引起的“人地关系”变化的历史过程、一般规律以及各个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致力于通过历史研究关照现实问题,尝试拓宽区域历史地理和地方史的研究领域,为推进当代北京以及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历史借鉴。历史28.7万字
- 会员大同地处山西高原北部、大同盆地中心,因扼守晋、冀、蒙咽喉要道而有“北方锁钥”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争夺要地。大同城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清代以前漫长的城市发展史一直在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交替统治下演进,具有鲜明的民族融合特征。大同城市发展历史是我国北部内陆边疆城市的典型,本书通过历史地理视角对大同城市变迁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其呈现以北魏平城“外城”为中心的城市历史24.2万字
- 会员交界地区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书运用历史地理学、地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方法,从交界地区政区设置与调整、动乱防护、水利开发、灾害调适、交通设施管理、信仰文化扩散等方面来考察明清民国时期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省交界地区的互动关系,构建了交界地区地域互动的机制。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对于研究涉及地区的有效治理和区域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历史25.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