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研究:以根据地农民教育为中心
更新时间:2019-07-22 15:23:24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本书融合“革命史”“现代化史”“社会史”几种研究模式,将延安时期农民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实证范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历史和实践的角度出发,系统梳理和阐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来源、形成和发展;从抗战爱国的民族意识教育、阶级斗争教育、民主意识教育三个部分,详细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实施农民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践过程;深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民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特征,讨论分析农民教育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与农民传统文化、中国化与大众化的相互关系,阐释在推动大众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与农村革命实践之间的关联和调适。本书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多方面拓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秦燕
- 会员本书利用丰富的地方文献,对明清至民国初年陕北黄土高原村庄做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内容包括:陕北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开发历史、村庄的形成、村庄的日常生活、村庄内外部的关系、国家权力与村庄等。作者深入探讨了村庄形成的地域特征、村庄生成机制、村庄共同体、村庄的边界、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进行的“现代性”改造等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本书作为区域研究个案,可以提供与华北、华南村庄研究进行比较的类型,有助于深地方史志16.3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总报告对河南省社会治理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政府行为与社会治理篇,主要包括应急管理、创新管理能力、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服务、教育治理能力、乡村振兴、营商环境等议题;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篇,聚焦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科技人才流动、妇女生育变动等议题;社会治理评价篇,从不同的角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案例篇,通过典型案例反映河南省各地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为政治20.5万字
- 会员本书立足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宏大历史背景,深入考察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的历史发展进程,全面剖析社会改造思潮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来源、目标、方法、手段、理论根据、依托力量等等,阐明其中各种改造主张与社会转型的互动关系。政治66.1万字
- 会员本书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探讨了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路径、动员机制、历史价值与现实启示等,展示了巾帼群英的丰功伟绩,对后续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政治26.3万字
- 会员赦宥制度是中国古代王朝普遍行用的政治制度,其存在有着重要意义。本书选取辽、金两个北方少数民族王朝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两个王朝的赦宥划分为大赦、曲赦、德音和录囚四类,分别加以专项研究,并通过系统考察辽金赦宥制度的渊源与发展历程,揭示出了赦宥与辽金社会之间潜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赦宥就像一个晴雨表,醒目地向人们标识着辽金社会的各种变迁。赦宥的颁发与执行,不仅展现出了辽金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中原王政治19.7万字
- 会员本书以东汉士人清议活动及由此引发的士人思想变化作为研究对象。对清议的文化含义和古代清议传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系统梳理了东汉士人清议产生的时代因素和文化背景,并就党人清议和名士清议的表现形态及其政治性与舆论性进行了探讨,补充或纠正了前人相关成果中的不足。在对清议的方式与传播方法作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由清议活动衍生出的士人文化类型,并就清议与散文尤其是述德性碑文创作的关系、清议活动中的谣谚艺政治28.4万字
- 会员本书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历史进程,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的建设目标、价值、指标体系,考察了中国法治政府的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了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侧重从历史逻辑、道路转型、制度完善、文化重塑、权力结构调整五个维度突破困境,从而推进中国法治政府的建设进程。政治13.6万字
- 会员本书探讨了“中国之治”的理念创新与实践路径。通过多领域、多维度的综合视角,本书分析了新时代中国在众多治理领域所面临的复杂问题与挑战,并探讨了中国在面对这些挑战时的创造性回应。在研究过程中,本书结合了政治研究的微观、中观与宏观视角,部分依托田野调查实践,深入挖掘中国治理的主体性经验,并通过对气候治理、规范性治理、非遗治理、基层治理、城市安全、网络安全、公共卫生、水安全与国际舆情等领域的全景性和多尺度政治21.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