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你觉得你比别人更能体验到生活的生动性吗?人们有时会形容你情绪激动或过度敏感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本书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帮你学习如何应对自己强烈的情绪,如何运用自己的敏感和情绪天赋来过一个有意义的、充实的生活。本书将帮助你找到思考过去的新方式,在现在的生活中茁壮成长,并为未来创造令人兴奋的可能性。本书以友善和富有同情心的口吻解答许多情绪敏感人士的疑问:我有什么问题吗?这种情绪特质如何解释我
    理论研究13.2万字
    7.7万人气
  • 会员
    在多年的实战经验中,FBI越来越重视心理操纵的作用。FBI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心理控制,在生活和工作的种种场合中,心理操控术都可以使人在人际交往中胜出。在社交场合中,懂得并且运用心理操纵术可以使人们笼络更多的人呢新白妍可以有效驾驭他人,如此自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便是为读者揭开心理操控的密码,让心里操控成为人人能读懂的东西。
    应用心理12.9万字
    7.7万人气
  • 在《自我的重建》中,心理咨询师若溪讲述了自己4年间3次犯抑郁症并最终康复的经历。患病期间的痛苦与麻木、光鲜生活的背面、记忆深处的原生家庭被一一揭开,通过若溪对自己经历的记述、剖析和反思,你会更加真切地认识抑郁症,并从中发现新的意义。作为抑郁症患者、母亲、妻子、创业者、博士研究生,作者字字真诚地记录了自己在患病期间起起伏伏的细腻感受,剖析并反思了生活压力、自我认知、原生家庭等是如何将一个人推入抑郁境
    心理咨询8.3万字
    7.7万人气
  • 会员
    恐惧症确实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很多人在被各种恐惧症困扰的同时,又经常会被身边的人误解为“发狂”“怪异”或“软弱”,这进一步加大的恐惧症患者的心理压力。本书将全面剖析包括社交恐惧症、幽闭恐惧症、广场恐惧症、选择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等多种常见的恐惧症,并对恐惧症的病因、表现以及克服办法做深度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各类恐惧症人群,一起战胜恐惧症。
    百科5.9万字
    7.7万人气
  • 经常在面对各种问题时钻牛角尖怎么办?——参见平衡法则。经常在做出选择后又觉得后悔怎么办?——参见选择法则。经常因为目标太过遥远而就此止步怎么办?——参见过程法则。经常因过去感到悔恨或为未来焦虑怎么办?——参见存在法则。总是对自己或身边的人感到不满意怎么办?——参见共情法则。总是用不同的状态面对自己和他人怎么办?——参见诚实法则。总是怀疑自己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参见期望法则。总是觉得更好的时机还没
    人格心理4.4万字
    7.7万人气
  • 会员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在《自卑与超越》中,关于记忆和梦的探讨,作者也参考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针
    人格心理11.9万字
    7.6万人气
  • 《如何想到又做到》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是,大多数人都能够制定出一些计划,或者是想到要去采取某种行为,但是却缺乏足够的动力或者是有效的力量,把它坚持下来。有一种人,睡前想好千条路,早上起来走老路;有一种人,尽管心态积极向上,行动却宛如废物;有一种人,做了不少的努力,人生依旧不给力。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想到做不到?而一些人无论做什么都能成功?是意志力不足、是缺乏动力、还是诱惑太多?全都错了!《如何想到又做到
    人格心理12.9万字
    7.6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作者利用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提出了明确、逐步深入的疗愈方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告诉我们,仅仅几个简单的行动,便可以使痛苦的情绪得到缓解,从纠结中振作精神,以勇气和信心战胜挫折。
    心理咨询12.8万字
    7.6万人气
  • 会员
    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那些未被察觉的伤害,会通过情绪传递,从父母流向子女,代代相传。当伤害被转嫁,父母成为孩子痛苦的根源,同时父母内心也有一个严重受伤的婴儿。《为何家会伤人》出版18年来,深深触动和改变了千万人,陪伴无数人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也教我们与内心的父母和内心的小孩和解。作者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带我们看见原生家庭如何塑造了你的情
    心灵疗愈18万字
    7.6万人气
  • 会员
    按照阿尔伯特·埃利斯博士在《控制焦虑》中所述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规则,你可以在焦虑控制你之前先行将其控制。如果你承认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单纯的人与事并不会使你感到焦虑,那么,你就可以阻止焦虑感的发展,不切实际的期望才是造成那些不必要焦虑感的原因。健康的焦虑感(包括担忧、谨慎和警惕),可以说是一种恩赐:它可以抵挡危险,保护你的生命,使你意识到那些你可以改变的“不好”事物。
    经典著作14.7万字
    7.6万人气
  • 会员
    人性是复杂的,它充满了善与恶的交织、灵与肉的冲突,让我们在心灵深处窥见人性的渊深与璀璨。但是人性也是简单的,因为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我们会发现人们心底真实而普遍的心理现象,而这便是我们本书所要讲到的“人性的底层逻辑”。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在职场沟通、商业谈判、社会事件等各个方面,生动呈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微妙的关系和规律,让我们在看懂人性的真相的同时,收获心智的成熟。
    百科10.5万字
    7.5万人气
  • 《真实的幸福》内容简介:过去的50年,心理学只关心一件事——心理疾病,而且做得不错,因为现在我们可以测量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酗酒等过去认为是很模糊的概念,并能做出相当精准的描绘。目前我们已经知道这些问题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包括它们的遗传因子、生物化学性以及心理成因,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该怎么去治疗这些疾病。根据我最近的统计,在几十种心理疾病中,已经有14种可以用药物及心理治疗方法来进行有效医治(两种可
    理论研究14万字
    7.5万人气
  • 《心理抚养》是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往往特别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高体重如何、是否活泼健康,把这些当成爱的全部,却因为疏于了解、关注婴幼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以逆转的心理困境,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拒绝交流、出走、顶撞、不合群、学习困难等问题。对此,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在《心理抚养》一书中向父母传递了这样一种理念:养育孩子,心理抚养比物质
    青少年35.8万字
    7.5万人气
  • 会员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习惯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建立在让他人满意的基础上。他们的脑海里,总有这样一群声音:“我这样说,他不会多想吧?”“不是我,不是我,别怪我。”“被嫌弃、嘲笑又算什么,只要不被抛弃就可以了。”交往中,他们很想安顿下来,可面对冲突,他们就像赤脚踩在发烫的铁皮上一样,无法扎根,不得安稳。这,就是讨好型人格。在这种情况下,你不仅会感到疲惫与委屈,还很难吸引真正欣赏自己的人。不如,试着对自己说一次
    心灵疗愈9.7万字
    7.5万人气
  • 会员
    作者根据自身患抑郁症多年获得康复后的亲身体验,研究总结出一套心理理论体系——秋水理论。作者利用网络平台,现身说法,帮助无数有相同痛苦的人摆脱困扰,重拾信心,走上康复之路。本书正是作者根据大量咨询案例和康复实践总结编写而成。本书系统阐述了抑郁症的心理发生机制,颠覆了公众对抑郁问题的认知,揭开了抑郁症久治不愈的真相,解析了许多令人不解的疑惑。纵观全书,作者思想观点独特,逻辑严密,内容深刻,问题论述深入
    心理咨询30.3万字
    7.5万人气
  • 会员
    作者在《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中提供这样一个概念:压力就是你在乎的东西发生危险时引起的反应。这个定义足够大,可以涵盖交通阻塞引起的沮丧和失去事物的痛楚。它包括感到压力时的想法、情绪、生理反应,以及你选择怎样应对压力情境。这个定义也强调了有关压力的一个重要真相:压力和意义无法分割。对不在乎的事情,你不会感到压力;不经受压力,你也无法开创有意义的生活。“在这本书中,你将学习到的策略来自成百上千
    应用心理16.9万字
    7.5万人气
  • 会员
    骗子并非都长着一张急功近利的丑恶嘴脸。一些骗术大师通常是优雅而迷人的,他们有着外向的个性,说话令人信服,做事让人信任。康妮科娃以一些国际知名的惊天巨骗为例,告诉你他们缘何取得人们的信赖,怎样成功骗过全部目标,以及为什么人们会毫无自觉地掉入这些陷阱,哪怕撞了南墙也不愿回头。书中列举了大大小小的知名案例,上达案值高达数百万美元的庞氏骗局,下至市井常见的小花招。作者从心理学角度揭露了这些骗局的诸多细节,
    百科21.5万字
    7.5万人气
  • 会员
    本书讨论了人内心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汉译经典020:我们内心的冲突》系霍尼的成熟之作。
    百科12.6万字
    7.4万人气
  • 会员
    《重塑心灵》全面地介绍了NLP的历史、理论框架、基本概念等基础理论;共分为10章,每章都有其独立的主题。书中提供了少量NLP技巧,既安全又容易产生实效的技巧,以及更多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新观点与新案例;同时本书的概念与技巧也可为所有人在面对人生时提供启迪。
    百科16.4万字
    7.4万人气
  • 会员
    能力出众就一定能成功吗?事实上,一个人有能力的人如果追求安逸,在舒适的状态中自我陶醉,他也会逐渐变成一个懒惰的弱者。现实中,大部分人都具有强者的潜质,却选择了像弱者一样把舒适作为人生的追求。通过《强者的逻辑:你没有变强,是因为你一直待在舒适》这本书,作者希望人们可以发现一个简单的事实:任何只要让你感觉“不适”的事情都关乎到一个你是否能成为强者的逻辑——你之所以没有变强,正是因为你选择了“舒适”,而
    人格心理12.8万字
    7.4万人气